端午節(jié),又叫五月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天,我和媽媽在家里包粽子,爸爸在旁邊看著我們笑。糯米、豆沙、粽葉,這些都是包粽子的材料,我第一次嘗試,覺得特別新鮮。媽媽教我怎么卷粽葉,怎么放糯米,但我總是包不好,不是漏了就是太松。媽媽說:“沒關系,慢慢來,你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蔽衣犃诵睦锱?。
我記得那天陽光明媚,家里的氣氛很溫馨。粽子煮好了,香味撲鼻,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個,雖然有點燙,但味道真好。我想起課本上學過的屈原,他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他的故事讓我感到敬佩。我還在電視上看龍舟比賽,那些劃船的人們用力揮槳,水花四濺,場面好熱鬧。
晚上,我們還掛上了艾草,聽說這樣可以驅邪避兇。我覺得端午節(jié)不僅僅是一個吃粽子的節(jié)日,它更是我們傳承文化、紀念先人的日子。
老師評語:
作者在作文中描繪了端午節(jié)的家庭場景,情感真摯,富有生活氣息。但有些地方還需改進。例如,“我不是漏了就是太松”表達不夠準確,應改為“不是漏米就是包得不夠緊實”。另外,“我想起課本上學過的屈原,他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這句話邏輯稍顯跳躍,可以補充一些連接詞,如“這讓我想起了……”。
內容亮點:
小作者的作文中展現(xiàn)了家庭的溫暖和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對端午節(jié)的理解深入到歷史人物和習俗的層面,顯示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尤其是描述包粽子的細節(jié),生動有趣,富有畫面感。
優(yōu)化參考:
在描述包粽子的過程時,可以增加一些動作的描繪,如“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粽葉,試圖模仿媽媽的樣子卷成漏斗狀,但手忙腳亂,糯米總是從縫隙中溜走”。對于屈原的故事,可以加入一些具體的情節(jié),如“屈原的忠誠和悲壯,讓我對他充滿了敬意,他投江的故事成為了端午節(jié)的象征”。
批改后作文
端午節(jié)那天,陽光灑滿房間,我和媽媽圍坐在桌旁,開始了一場特別的親子活動——包粽子。糯米、豆沙、粽葉一一排列,我嘗試著卷起粽葉,卻總顯得笨拙,不是糯米撒了一地,就是包好的粽子松垮垮的。媽媽耐心地指導我,她的鼓勵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午餐時,我們品嘗了親手包的粽子,盡管我的作品形狀各異,但那熟悉的甜香讓我回味無窮。電視上的龍舟比賽激烈異常,劃槳的選手們滿臉汗水,我仿佛能聽到他們整齊劃一的口號聲,那種團結的力量讓我振奮。
晚上,家家戶戶門前掛起了艾草,淡淡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據(jù)說這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用來祈求平安。我想,端午節(jié)不僅僅是享受美食的時刻,更是我們向先賢屈原致敬,傳承民族精神的日子。
作文寫作素材:
閱讀參考
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
2. 《端午節(jié)的歷史與習俗》
3. 小學語文課本《屈原》篇
4. 《民間故事與節(jié)日》
這篇作文通過修改,增加了動作描寫和情節(jié)細節(jié),使得內容更加豐富,同時糾正了部分語法問題,提高了整體質量。在閱讀參考中,建議學生多接觸傳統(tǒng)文化故事和相關課文,以提升寫作水平。
相關詩句
萬宇清和當圣日,千門采拾遘良辰。上真鴻緒宜蕃衍,從此高禖美應新。——《淑妃閣端午帖子 》 夏竦
1.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
2.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3.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