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物理實驗報告固體比表面的測定――bet法2000字
一,實驗目的:
1.學會用BET法測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的基本假設和BET法測定固體比表面積的基本原理
3. 掌握 BET法固體比表面的測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測定儀的工作原理和相關測定軟件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氣相色譜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測定多孔物質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為:
)-1 + P (C-1)/ P0 VmC
上式表述恒溫條件下,吸附量與吸附質相對壓力之間的關系.
式中V是平衡壓力為P時的吸附量,P0為實驗溫度時的氣體飽和蒸汽壓,Vm是第一層蓋滿時的吸附量,C為常數(shù).因此式包含Vm和C兩個常數(shù),也稱BET二常數(shù)方程.它將欲求量Vm與可測量的參數(shù)C,P聯(lián)系起來.
上式是一個一般的直線方程,如果服從這一方程,
則以P/[V(P0-P)]對P/ P0作圖應得一條直線,而由直線得斜率(C-1)/VmC和直線在縱軸上得截據(jù)1/VmC就可求得Vm.
則待測樣品得比表面積為:
S= VmNAσA/ (22400m)
其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m為樣品質量(單位:g); σm為每一個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劑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積,σm的值可以從在液態(tài)是的密堆積(每1分子有12個緊鄰分子)計算得到.計算時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積的方式排列,對整個吸附層空間來說,其重復單位為正六面體,據(jù)此計算出常用的吸附質N2的σm=0.162nm2.
現(xiàn)在在液氮溫度下測定氮氣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國際公認的σm的值是0.162nm2.
本實驗通過計算機控制色譜法測出待測樣品所具有的表面積.
三,實驗試劑和儀器
比表面測定儀,液氮,高純氮,氫氣.皂膜流量計,保溫杯.
四:實驗步驟
(一)準備工作
1,按逆時針方向將比表面測定儀面板上氮氣穩(wěn)壓閥和氫氣穩(wěn)壓閥旋至放松位置(此時氣路處于關閉狀態(tài)).
2,將氮氣鋼瓶上的減壓閥按逆時針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打開鋼瓶主閥,然后按順時針方向緩慢打開減壓閥至減壓表壓力為0.2MPa,同法打開氫氣鋼瓶(注意鋼瓶表頭的正面不許站人,以免萬一表盤沖出傷人).
3,按順時針方向緩慢打開比表面儀面板上氮氣穩(wěn)壓閥和氫氣穩(wěn)壓閥至氣體壓力為0.1MPa.
4,將皂膜流量計與儀器面板上放空1口連接,將氮氣阻力閥下方的1號拉桿拉出,測量氮氣的流速,用氮氣阻力閥調(diào)節(jié)氮氣的流速為9ml/min,然后將1號拉桿推入.
5,將皂膜流量計與儀器面板上放空2口連接,將氫氣阻力閥下方的2號拉桿拉出,測量氫氣的流速,用氫氣阻力閥調(diào)節(jié)氫氣的流速為36ml/min,然后將2號拉桿推入.
6,打開比表面測定儀主機面板上的電源開關,調(diào)節(jié)電流調(diào)節(jié)旋鈕至橋路電流為120mA,啟電腦,雙擊桌面上Pioneer圖標啟動軟件.觀察基線.
(二)測量工作
1,將液氮從液氮鋼瓶中到入保溫杯中(液面距杯口約2cm,并嚴格注意安全),待樣品管冷卻后,用裝有液氮的保溫杯套上樣品管,并將保溫杯固定好.觀察基線走勢,當出現(xiàn)吸附峰,然后記錄曲線返回基線后,擊調(diào)零按鈕和測量按鈕,然后將保溫杯從樣品管上取下,觀察脫附曲線.當桌面彈出報告時,選擇與之比較的標準參數(shù),然后記錄(打印)結果(若不能自動彈出報告,則擊手切按鈕,在然后在譜圖上選取積分區(qū)間,得到報告結果).重復該步驟平行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為樣品的比表面積.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2.實驗完成后,按順序(1)關閉測量軟件,(2)電腦,(3)將比表面儀面板上電流調(diào)節(jié)旋鈕調(diào)節(jié)至電流為80mA后,關閉電源開關,(4)關閉氫氣鋼瓶和氮氣鋼瓶上的主閥門(注意勿將各減壓閥和穩(wěn)壓閥關閉).(5)將插線板電源關閉.
操作注意事項
1.比表面測定儀主機板上的粗調(diào),細調(diào)和調(diào)池旋鈕已固定,不要再動;
2.打開鋼瓶時,表頭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氣體將表盤沖出傷人;
3.使用液氮時要十分小心,不可劇烈震蕩保溫杯,也不要將保溫杯蓋子蓋緊;
4.將保溫杯放入樣品管或者取下時動作要緩慢,以免溫度變化太快使樣品管炸裂;
5.關閉鋼瓶主閥時,不可將各減壓閥關閉;
五:數(shù)據(jù)記錄及處理:
樣品序號
重量(mg)
表面積(m2/g)
峰面積(m2/g)
標準樣品
70
200
1660630
樣品1
70
199.241
1626622
樣品2
70
198.646
1621763
樣品均值
70
198.944
1624192.5
樣品表面積的平均值為(199.241+198.646)/2= 198.944m2/g
相對誤差為: (198.944-200.00)/200.00=-0.0078)
六,誤差分析
(1)調(diào)零時出現(xiàn)問題,出峰時,基線沒有從零開始,然后處理不當;
(2)取出裝有液氮的保溫杯時,基線還未開始掃描.
(3)脫附時溫度較低,出現(xiàn)拖尾.通常認為滯后現(xiàn)象是由多孔結構造成,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脫附的熱力學平衡更完全.
七,注意事項
1,打開鋼瓶時鋼瓶表頭的正面不許站人,以免表盤沖出傷人;
2,液氮時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劇烈震蕩保溫杯也不可將保溫杯蓋子蓋緊;
2,注意開關閥門,旋紐的轉動方向;
3,鋼瓶主閥時,注意勿將各減壓閥和穩(wěn)壓閥關閉;
4,測量時注意計算機操作:在吸附時不點測量按紐,當吸附完畢拿下液氮準備脫附時再點調(diào)零,測量,進入測量吸附量的階段;
5,嚴格按照順序關閉儀器.
6,BET公式只適用于比壓約在所不惜.0.05-0.35之間,這是因為在推導公式時,假定是多層的物理吸附,當比壓小于0.05時,壓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層物理吸附,甚至連單分子層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勻性就顯得突出;在比壓大于0.35時,由于毛細凝聚變得顯著起來,因而破壞了多層物理吸附平衡.
第二篇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樣本350字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樣本
實驗名稱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
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設計并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了解凸透鏡焦距,并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nèi)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初二物理實驗報告樣本
第三篇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800字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日 期
實驗課題 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
實驗目的 1.描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 2.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實驗原理 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只需測出運動軌跡上某一點的(_,y由_=V0t y= 得:V0=_
器 材 斜槽、白紙、圖釘、木扳、有孔的硬紙卡片、小球、重錘線、米尺
實驗步驟
1. 用圖釘把白紙釘在豎直木板上。
2. 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點O的切
3. 線水平。在紙上記錄O點,
4. 利用重垂線畫出通過O點的豎直線。
5. 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 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 調(diào)整卡片的位置,
8. 使槽上滾下的小球正好穿過卡片的孔,
9. 然后用鉛筆在卡片的缺口上點個黑點,
10. 這就記下了小球平拋的軌跡通過的點。多次實驗,
11. 描下多個點。
12. 用平滑的曲線將小球通過的點連接起來,
13. 就得到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
14. 以O為圓點,
15. 畫出豎直向下的y軸和水平向右的_軸.
16. 從曲線上選取A、B、C、D四個不同
17. 的點,
18. 測出它們的坐標,
19. 記在表內(nèi)。
根據(jù)公式v0=_ 求出每次小球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實驗記錄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實驗分析
1.實驗注意點:
a. 固定白紙的木板要 。
b. 固定斜槽時,要保證斜槽未端的 。
c.小球每次從槽上 滑下。
d.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該位置作為 。
2.實驗誤差:
(1)計算小球初速度時應在軌跡上選距離拋出點稍遠一點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實驗過程中不改變位置。
實 驗
整理該文章……
練 習 1.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已測出落下的高度h與對應的射程_如下表,則物體平拋初速度為 。(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_ (m)
.為什么實驗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線必須是水平的?
答:
.請你依據(jù)平拋運動的實驗思想,自己設計一個測定玩具手槍子彈速度的方法。
(1) 器材:
(2) 步驟:
(3) 手槍子彈速度V0= 。(用字母表示)
教 師
評 語
記 分
第四篇 物理實驗報告分光計的調(diào)整和三棱鏡頂角的測定1800字
【實驗目的】
1. 了解分光計的結構,學習分光計的調(diào)節(jié)和使用方法;
2. 利用分光計測定三棱鏡的頂角;
【實驗儀器】
分光計,雙面平面反射鏡,玻璃三棱鏡。
【實驗原理】
如圖6所示,設要測三棱鏡AB面和AC面所夾的頂角a,只需求出j即可,則a=1800-j。
圖6 測三棱鏡頂角
【實驗內(nèi)容與步驟】
一、分光計的調(diào)整
(一)調(diào)整要求:
1.望遠鏡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軸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
2.載物臺平面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
(二)望遠鏡調(diào)節(jié)
1.目鏡調(diào)焦
目鏡調(diào)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過目鏡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鏡中分劃板上的刻線和叉絲,調(diào)焦辦法:接通儀器電源,把目鏡調(diào)焦手輪12旋出,然后一邊旋進一邊從目鏡中觀察,直到分劃板刻線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輪,至目鏡中刻線的清晰度將被破壞而未被破壞時為止。旋轉目鏡裝置11,使分劃板刻線水平或垂直。
2.望遠鏡調(diào)焦
望遠鏡調(diào)焦的目的是將分劃板上十字叉絲調(diào)整到焦平面上,也就是望遠鏡對無窮遠聚焦。其方法如下:將雙面反射鏡緊貼望遠鏡鏡筒,從目鏡中觀察,找到從雙面反射鏡反射回來的光斑,前后移動目鏡裝置11,對望遠鏡調(diào)焦,使綠十字叉絲成像清晰。往復移動目鏡裝置,使綠十字叉絲像與分劃板上十字刻度線無視差,最后鎖緊目鏡裝置鎖緊螺絲?10 .
(三)調(diào)節(jié)望遠鏡光軸垂直于分光計中心軸(各調(diào)一半法)
調(diào)節(jié)如圖7?所示的載物臺調(diào)平螺絲?b?和?c?以及望遠鏡光軸仰角調(diào)節(jié)螺絲13,使分別從雙面反射鏡的兩個面反射的綠十字叉絲像皆與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重合,如圖8(a)所示。此時望遠鏡光軸就垂直于分光計中心軸了。具體調(diào)節(jié)方法如下:
(1)將雙面反射鏡放在載物臺上,使鏡面處于任意兩個載物臺調(diào)平螺絲間連線的中垂面,如圖7所示。
圖7 用平面鏡調(diào)整分光計
(2)目測粗調(diào)。用目測法調(diào)節(jié)載物臺調(diào)平螺絲7及望遠鏡、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diào)節(jié)螺絲13、29,使載物臺平面及望遠鏡、平行光管光軸與分光計中心軸大致垂直。
由于望遠鏡視野很小,觀察的范圍有限,要從望遠鏡中觀察到由雙面反射鏡反射的光線,應首先保證該反射光線能進入望遠鏡。因此,應先在望遠鏡外找到該反射光線。轉動載物臺,使望遠鏡光軸與雙面反射鏡的法線成一小角度,眼睛在望遠鏡外側旁觀察雙面反射鏡,找到由雙面反射鏡反射的綠十字叉絲像,并調(diào)節(jié)望遠鏡光軸仰角調(diào)節(jié)螺絲?13?及載物臺調(diào)平螺絲?b?和?c?,使得從雙面反射鏡的兩個鏡面反射的綠十字叉絲像的位置應與望遠鏡處于同一水平狀態(tài)。
(3)從望遠鏡中觀察。轉動載物臺,使雙面反射鏡反射的光線進入望遠鏡內(nèi)。此時在望遠鏡內(nèi)出現(xiàn)清晰的綠十字叉絲像,但該像一般不在圖8(a)所示的準確位置,而與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圖8(b)所示。調(diào)節(jié)望遠鏡光軸仰角調(diào)節(jié)螺絲13,使高度差?h?減小一半,如圖8(c)所示;再調(diào)節(jié)載物臺調(diào)平螺絲b?或c,使高度差全部消除,如圖8(d)所示。再細微旋轉載物臺使綠十字叉絲像和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完全重合,如圖8(a)所示。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圖(8) 各調(diào)一半法
(4)旋轉載物臺,使雙面反射鏡轉過180°,則望遠鏡中所看到的綠十字叉絲像可能又不在準確位置,重復(3)所述的各調(diào)一半法,使綠十字叉絲像位于望遠鏡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的水平橫線上。
(5)重復上述步驟(3)(4),使經(jīng)雙面反射鏡兩個面反射的的綠十字叉絲像均位于望遠鏡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的水平橫線上。
至此,望遠鏡的光軸完全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此后,望遠鏡光軸仰角調(diào)節(jié)螺絲13不能再任意調(diào)節(jié)!
二、三棱鏡頂角的測定
1.待測件三棱鏡的調(diào)整
如圖9(a)放置三棱鏡于載物臺上。轉動載物臺,調(diào)節(jié)載物臺調(diào)平螺絲(此時不能調(diào)望遠鏡),使從棱鏡的二個光學面反射的綠十字叉絲像均位于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的水平橫線上,達到自準。此時三棱鏡兩個光學表面的法線均與分光計中心軸相垂直。
圖9 三棱鏡的調(diào)整
2.自準法測定三棱鏡頂角
將三棱鏡置于載物臺中央,鎖緊望遠鏡支架與刻度盤聯(lián)結螺絲?22?及載物臺鎖緊螺絲?8?,轉動望遠鏡支架?15?,或轉動內(nèi)游標盤?16?,使望遠鏡對準?AB?面,在自準情況(綠十字叉絲像和分劃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線完全重合)下,從兩游標讀出角度 ?和 ?;同理轉動望遠鏡對準?AC?面,自準時讀角度? ?和? ,將結果填入表2中。由圖9(b)中的光路和幾何關系可知,三棱鏡的頂角
(2)
【數(shù)據(jù)記錄及處理】
表2 自準法(或反射法)測頂角數(shù)據(jù)表格
次數(shù) 游標1 游標2
第五篇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參考750字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參考范文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fā)現(xiàn)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xù)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后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并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松瓶蓋,又發(fā)現(xiàn)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xiàn)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后擰緊平蓋,然后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后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后發(fā)現(xiàn)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于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并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后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后,發(fā)現(xiàn)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nèi)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fā)現(xiàn)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并擰緊瓶蓋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fā)現(xiàn)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fā)現(xiàn)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nèi)、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盡量小一些。倒凈飲料后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后,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第六篇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格式450字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格式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fā)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
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這是由于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fā)生。
三、裝置
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xiàn)象演示
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接著讓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fā)生
五、討論與思考
雷電暴風雨時,最好不要在空曠平坦的田野上行走。為什么?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格式
第七篇 物理實驗報告1400字
物理 實驗報告 指導教師
同組者 實驗日期 2003 年9月21日
實驗名稱 實驗一 測量物質的密度
一、實驗目的:
掌握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測密度的特點。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物體的密度,為物體質量,為物體體積。通常情況下,測量物體密度有以下三種方法:
1、對于形狀規(guī)則物體
根據(jù),可通過物理天平直接測量出來,可用長度測量儀器測量相關長度,然后計算出體積。再將、帶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對于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定密度。
測固體(銅環(huán))密度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要受到液體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為。如果將固體(銅環(huán))分別放在空氣中和浸沒在水中稱衡,得到的質量分別為、,則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② 測液體(鹽水)的密度
將物體(銅環(huán))分別放在空氣、水和待測液體(鹽水)中,測出其質量分別為、和,同理可得
③ 測石蠟的密度
石蠟密度
---------石蠟在空氣中的質量
--------石蠟和銅環(huán)都放在水中時稱得的二者質量
--------石蠟在空氣中,銅環(huán)放在水中時稱得二者質量
3、用比重瓶法測定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小顆粒的密度
①測液體的密度
。
--------空比重瓶的質量
---------盛滿待測液體時比重瓶的質量
---------盛滿與待測液體同溫度的純水的比重瓶的質量
.固體顆粒的密度為。
----------待測細小固體的質量
---------盛滿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質量
---------比重瓶、水及待測固體的總質量
三、實驗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純水、吸水紙、細繩、塑料杯、比重瓶
待測物體:銅環(huán)和鹽水、石蠟
四、實驗步驟:
調(diào)整天平
⑴調(diào)水平 旋轉底腳螺絲,使水平儀的氣泡位于中心。
⑵調(diào)空載平衡 空載時,調(diào)節(jié)橫梁兩端的調(diào)節(jié)螺母,啟動制動旋鈕,使天平橫梁抬起后,天平指針指中間或擺動格數(shù)相等。
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量銅環(huán)和鹽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體用細線掛在天平左邊的秤鉤上,用天平稱出銅環(huán)在空氣中質量。
⑵然后在左邊的托盤上放上盛有純水的塑料杯。將銅環(huán)放入純水中,稱得銅環(huán)在水中的質量。
⑶將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換上鹽水重復上一步,稱出銅環(huán)在鹽水中的質量。
⑷將測得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計算。
測石蠟的密度
測量石蠟單獨在空氣中的質量,石蠟和銅環(huán)全部浸入水中對應的質量,石蠟吊入空中,銅環(huán)浸入水中時的質量。代入公式計算。
4、用比重瓶法測定鹽水和不溶于液體的細小鉛條的密度
⑴測空比重瓶的質量。
⑵測盛滿與待測鹽水同溫度的純水的比重瓶的質量。
⑶測盛滿鹽水時比重瓶的質量。
⑷測待測細小鉛條的質量。
⑸測比重瓶、水及待測固體的總質量。
5、記錄水溫、濕度及大氣壓強。
五、數(shù)據(jù)及數(shù)據(jù)處理:
(一)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定銅環(huán)、鹽水和石蠟的密度
水溫 水的密度 濕度
大氣壓強
136.32 120.55 119.76 49.24 118.74 170.25
銅塊密度
鹽水密度
石蠟密度
(二)用比重瓶法測密度
測定鹽水的密度
水溫 水的密度 濕度
大氣壓強
26.55 74.57 76.27 0.05
待測鹽水的密度
測定細小鉛條的密度
水溫 水的密度 濕度
大氣壓強
32.36 74.57 104.20 0.05
待測鉛條的密度
六、總結:
通過實驗掌握了用流體靜力稱衡法測定固體、液體密度的方法。
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測密度的方法。但讓液流沿著瓶壁慢慢地流進瓶中,避免在瓶壁產(chǎn)生氣泡較難。
通過處理數(shù)據(jù),進一步熟悉了有效數(shù)字、不確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計算方法。
第八篇 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物理實驗報告1600字
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物理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
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掌握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的方法。
實驗儀器
分光計,透射光柵,鈉光燈,白熾燈。
實驗原理
光柵是一種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長的光分開并形成明亮細窄的譜線。
光柵分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兩類,本實驗采用透射光柵,它是在一塊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寬而又等間距刻痕的元件,刻痕處不透光,未刻處透光,于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寬而又等間距的狹縫。刻痕和狹縫的寬度之和稱為光柵常數(shù),用d 表示。
由光柵衍射的理論可知,當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柵平面上時,透過每一狹縫的光都會發(fā)生單縫衍射,同時透過所有狹縫的光又會彼此產(chǎn)生干涉,光柵衍射光譜的強度由單縫衍射和縫間干涉兩因素共同決定。用會聚透鏡可將光柵的衍射光譜會聚于透鏡的焦平面上。凡衍射角滿足以下條件, ±1, ±2, …的.衍射光在該衍射角方向上將會得到加強而產(chǎn)生明條紋,其它方向的光將全部或部分抵消。式(10)稱為光柵方程。式中d為光柵的光柵常數(shù),θ為衍射角,λ為光波波長。當k=0時,θ= 0得到零級明紋。當k = ±1, ±2 …時,將得到對稱分立在零級條紋兩側的一級,二級 … 明紋。
實驗中若測出第k級明紋的衍射角θ,光柵常數(shù)d已知,就可用光柵方程計算出待測光波波長λ。
實驗內(nèi)容與步驟
分光計的調(diào)整
分光計的調(diào)整方法見實驗1。
用光柵衍射測光的波長
(1)要利用光柵方程(10)測光波波長,就必須調(diào)節(jié)光柵平面使其與平行光管和望遠鏡的光軸垂直。
先用鈉光燈照亮平行光管的狹縫,使望遠鏡目鏡中的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對準狹縫的像,然后固定望遠鏡。將裝有光柵的光柵支架置于載物臺上,使其一端對準調(diào)平螺絲a ,一端置于另兩個調(diào)平螺絲b、c的中點,如圖12所示,旋轉游標盤并調(diào)節(jié)調(diào)平螺絲b或c ,當從光柵平面反射回來的“十”字像與分劃板上方的十字線重合時,如圖13所示,固定游標盤。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圖12 光柵支架的位置 圖13 分劃板
(2)調(diào)節(jié)光柵刻痕與轉軸平行。
用鈉光燈照亮狹縫,松開望遠鏡緊固螺絲,轉動望遠鏡可觀察到0級光譜兩側的±1、±2 級衍射光譜,調(diào)節(jié)調(diào)平螺絲a (不得動b、c)使兩側的光譜線的中點與分劃板中央十字線的中心重合,即使兩側的光譜線等高。重復(1)、(2)的調(diào)節(jié),直到兩個條件均滿足為止。
(3)測鈉黃光的波長
① 轉動望遠鏡,找到零級像并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0和θ0/,并記入表4 中。
② 右轉望遠鏡,找到一級像,并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右和θ右/,并記入表4中。
③ 左轉望遠鏡,找到另一側的一級像,并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左和θ左/,并記入表4中。
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
將光源換成復合光光源(白熾燈)通過望遠鏡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
注意事項
分光計的調(diào)節(jié)十分費時,調(diào)節(jié)好后,實驗時不要隨意變動,以免重新調(diào)節(jié)而影響實驗的進行。
實驗用的光柵是由明膠制成的復制光柵,衍射光柵玻璃片上的明膠部位,不得用手觸摸或紙擦,以免損壞其表面刻痕。
轉動望遠鏡前,要松開固定它的螺絲;轉動望遠鏡時,手應持著其支架轉動,不能用手持著望遠鏡轉動。
數(shù)據(jù)記錄及處理
表4 一級譜線的衍射角
零級像位置
左傳一級像
位置
偏轉角
右轉一級像
位置
偏轉角
偏轉角平均值
光柵常數(shù)
鈉光的波長λ0 = 589·
根據(jù)式(10) k=1, λ
相對誤差
思考題
1 什么是最小偏向角?如何找到最小偏向角?
2 分光計的主要部件有哪四個?分別起什么作用?
3 調(diào)節(jié)望遠鏡光軸垂直于分光計中心軸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什么?如何才能確保在望遠鏡中能看到由雙面反射鏡反射回來的綠十字叉絲像?
4 為什么利用光柵測光波波長時要使平行光管和望遠鏡的光軸與光柵平面垂直?
5 用復合光源做實驗時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怎樣解釋這個現(xiàn)象?
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物理實驗報告
第九篇 中學物理實驗報告5950字
物理實驗的學習步驟和方法
中學物理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實驗能力,科學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說的那樣:“教物理重要的是讓學生懂道理……”根據(jù)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在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在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上有一個實在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并受到科學方法的教育。
1.實驗設計
為使實驗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明白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做這個實驗是要解決現(xiàn)實技術問題、知識問題,還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將要出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等等。解決實際問題的是什么樣的,探索書中的知識問題時,應當明白是哪一個問題及什么現(xiàn)象。目的明確,是實驗成功的前題。
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歸納為下面幾種:
(1)平衡法。用于設計測量儀器。用已知量去檢驗測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彈簧秤、溫度計、比重計等。
(2)轉換法。借助于力、熱、光、電現(xiàn)象的相互轉換實行間接測量,例如打點計時器的設計,電磁儀表、光電管的設計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將微小量放大為可測量,例如游標尺、螺旋測微器、庫侖扭秤、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等。
2.探索性實驗的選題
學生探索性實驗,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認識的物理規(guī)律。而是在經(jīng)歷該實驗的全過程之后,對探索性實驗有一個實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實驗的選題應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任務相適應。在選題方面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1)根據(jù)中學生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和在實驗時間上的限制,實驗結果的經(jīng)驗公式以一次線性為宜。如: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①線性關系:Y=a+b_
②反比關系:Y=a+b/_
③冪關系:Y=a_b
改直:logy=loga+blog_
④指數(shù)關系: Y=ae_p(b_)
改直:Iny=Ina+b_
以上各式中_為自變量,y為應變量,同時又是被測量,a、b為常數(shù)。
(2)兩個被測量之間的變化特征具有較強的可觀察性。
(3)經(jīng)驗公式的理論分析不宜過于復雜。
3.物理實驗的操作方法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儀器的使用和數(shù)據(jù)的讀出,儀器、設備的組裝或連接,故障的排除等三個方面。
(1)基本儀器的作用。中學物理實驗涉及的基本測量儀器有:米尺、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停表、彈簧秤、溫度計、氣壓計、安培計、伏特計、變阻箱、萬用表、示波器。
使用基本測量儀器的規(guī)范要求是:
①了解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明確測量范圍允許極限和精密程度;
②對某些儀器如電表等,在使用前,必須調(diào)節(jié)零點,或記下零點誤差;
③牢記使用規(guī)則和操作程序;
④正確讀取數(shù)據(jù)。
例如,彈簧秤的正確使用要求是:明確彈簧秤的測量范圍;測量前,記下零點誤差;使用彈簧秤時,施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不能使彈簧秤受力過久,以免引起彈性疲勞,損壞儀器;正確地觀察讀數(shù),記取數(shù)據(jù)時,不僅要記錄最小刻度能指示出來的數(shù),還應讀出一位估計數(shù)字,數(shù)據(jù)后面要寫明單位。
又如,安培計的正確使用要求是:明確量程;使用前,調(diào)節(jié)零點;正確連接應與待測電路串聯(lián),并注意正、負極性;正確讀取數(shù)據(jù),注明單位。
(2)儀器、設備的組裝或連接。要進行一個物理實驗,總是需要先把各個儀器、部件、設備組裝起來,并要求裝配和連接必須正確無誤。具體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觀察和操作;連接要正確,簡單;實驗前要檢查,必要時進行預備性調(diào)節(jié)。
例如,電路實驗,操作要求是:
①按照實驗原理電路圖,安排好儀器、元件的布局,要便于連接,便于檢查,便于操作,便于讀取數(shù)據(jù)。
②正確地連接電路。
安培表、伏特表是否分別與待測電路串聯(lián)、并聯(lián),正、負極性是否正確;滑線變阻器的接線是否合理;連接線路是否符合先支路、再并列、后干路、最后接電源的程序;電鍵是否能控制電路;接線是否簡捷、牢固。
③實驗前應先檢查電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進行預備性調(diào)節(jié)。
④嚴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例如,改變電阻器的阻值,是否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最后,正確讀取數(shù)據(jù)。
(3)故障的排除
實驗中的故障排除,不單是一種操作能力,它涉及對實驗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對各部件工作情況的了解等,是一種綜合運用能力。
實驗發(fā)生故障時,應根據(jù)各部件工作狀態(tài)及各部件聯(lián)結處的分析,可能產(chǎn)生故障的幾種因素,逐個檢查,以致最后排除故障。
總之,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是學習物理的必要基礎,它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探索問題,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在物理學習中,培養(yǎng)操作能力,應有計劃地、分階段地進行。
第一,操作的認知階段
要求對操作技能有初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操作的映象,要求按規(guī)定的程序,做一些目的單純的定向訓練;
第二,操作的階調(diào)階段
要求反復練習操作,提高操作的準確性、協(xié)調(diào)性。
4.物理實驗中的觀察內(nèi)容
觀察是對事物和現(xiàn)象的仔細察看、了解。它是思維的知覺,智力活動的門戶和源泉。中學物理實驗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思維知覺,一般需要重點地觀察實驗的基本儀器、實驗的設備和裝置,實驗中的各種物理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圖象、圖表,以及教師的規(guī)范化操作等等。
(1)觀察儀器的刻度。儀器刻度的觀察,主要是弄清刻度值的單位及其最小分度值,由此可確定測量值應估讀到哪一位。
(2)觀察儀器的構造。主要是通過觀察,了解儀器的結構原理、每個部件的作用、測量范圍等等。
例如,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它們的底部都有一個玻璃泡,上部是一根頂端封閉、內(nèi)徑細而均勻的玻璃管,在管和泡里有適量的某種液體,管上標有刻度,在溫度改變時,液體熱脹冷縮,管內(nèi)液面位置就隨著改變,從液體達到的刻度就可讀出溫度值,溫度計由于用途不一,測量范圍也各不相同。例如,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一般實驗室的水銀溫度計其測量范圍是20~100℃。
(3)觀察儀器的銘牌。通過對儀器銘牌的觀察可了解儀器的名稱、規(guī)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條件等等。
例如,有的變阻器的銘牌上標有“滑動變阻器,1.5A50Ω的意思是滑動變阻器允許通入的最大電流是1.5A,最大阻值是50Ω。
(4)觀察圖像、圖表、示意圖、實物圖。對圖像的觀察,主要是觀察它反映的是什么物理現(xiàn)象,物理量變化過程怎樣,物理量的變化遵循什么規(guī)律。
對圖表的觀察,主要通過觀察了解圖表的意義、用途、應用條件以及所列物理量的單位。
例如,液體的沸點表反映了不同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用它可以查找液體的沸點,單位是℃,因液體的沸點跟壓強等條件有關系,表中所列的通常是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值。
對示意圖、電路圖、實物圖等的觀察,主要觀察它們分別反映的是什么物理模型,有何用途,儀器和電路的結構是怎樣布局的,各個部件(或元件)如何連接,各部分有什么關系等等。
(5)觀察實驗裝置的安裝。通過對實驗裝置安裝的觀察,可了解該裝置的用途,使用了哪些儀器和元件以及儀器配置的順序和方法等等。
(6)觀察實驗的操作過程。通過對實驗操作過程觀察,可了解操作前需做哪些準備工作,操作實驗的順序和過程怎樣(例略)。
(7)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主要是觀察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條件和過程。
例如,兩根相距很近的平行導線,當通入相同方向的電流時,兩者會相互吸引;當通入相反方向電流時,兩者就互相排斥。
(8)觀察實驗的數(sh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的觀察,要求觀測的方法要正確,數(shù)字的讀數(shù)要根據(jù)儀器最小刻度達到一定的準確度,記錄測量的結果時必須明確數(shù)據(jù)的單位。
例如,測物體長度,觀察刻度時要眼睛正視制度線,不能斜視,觀察裝在玻璃量筒里或玻璃量杯里水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水面凹形的底部相平,觀察水銀溫度計時,視線要和水銀面最高處相平。
(9)觀察教師的示范演示。對教師示范演示的觀察,要觀察教師規(guī)范化的安裝實驗裝置,合理地安排實驗程序和正確的操作過程以及演示物理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的讀取和記錄,如何得到實驗結果等等(例略)。
5.物理實驗中的觀察方法
物理實驗觀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對比觀察法和歸納觀察法。
(1)對比觀察法。人們認識事物、現(xiàn)象,往往是通過對兩個事物、現(xiàn)象的對比,或把某一現(xiàn)象發(fā)生變化的前、后情況進行比較來實現(xiàn)的。
例如,觀察物質熔解或凝固時的體積變化,就可以把石蠟放在燒杯里,先用酒精燈徐徐加熱使其全部熔解。這時,觀察到石蠟液面是水平的,標出液面與燒杯接觸的高度。撤去酒精燈,等石蠟冷卻全部凝固后,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石蠟面與燒杯接觸的高度雖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表面凹下去了。
又如,在學習沸騰現(xiàn)象時,可以觀察液體在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情況,并進行比較。這時,要求學生做到細致、敏捷、全面、準確地觀察。結果會發(fā)現(xiàn):沸騰前,液體內(nèi)部形成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達到液面后破裂。通過液體沸騰前、后的情況對比,可以得知:沸騰是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都進行劇烈地汽化的現(xiàn)象。
我們還可以人為地控制條件,使液體分別在常壓、加壓、減壓下沸騰,比較不同情況下的沸騰現(xiàn)象可知:同一種液體,沸點隨外界壓強變化而改變;如果研究對象為不同液體,使它們在相同外界壓強的條件下沸騰,通過對比實驗觀察可知,在相同的壓強下,不同液體的沸點是不同的。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對比觀察法,有利于掌握現(xiàn)象的特征以及它與其它類似現(xiàn)象的區(qū)別。
(2)歸納觀察法??偨Y一些現(xiàn)象的一般規(guī)律,反映現(xiàn)象的實質時,或研究一些涉及變化因素較多的問題時,通常采用歸納觀察法。即通過對個別現(xiàn)象分別進行觀察,得到一些個別的結論,再分析、歸納,從而得出一般的規(guī)律。
例如,為了便于研究質點的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就在先確定質量這個因素是不變情況下,觀察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然后在確定另一個因素——力是不變的情況下,觀察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最后,通過歸納得出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可見,使用歸納觀察法,有利于掌握現(xiàn)象的實質以及研究比較復雜現(xiàn)象的一般規(guī)律。
總之,培養(yǎng)觀察能力,要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要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要求觀察得準確、全面、細致、敏捷。
6.實驗結果的表示
實驗結果的表示,首先取決于實驗的物理模式,通過被測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考慮實驗結果的表示方法。常見的實驗結果的表示方法是有圖解法和方程表示法。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可根據(jù)需要和方便選擇任何一種方法表示實驗的最后結果。
(1)實驗結果的圖形表示法。把實驗結果用函數(shù)圖形表示出來,在實驗工作中也有普遍的實用價值。它有明顯的直觀性,能清楚的反映出實驗過程中變量之間的變化進程和連續(xù)變化的趨勢。精確地描制圖線,在具體數(shù)學關系式為未知的情況下還可進行圖解,并可借助圖形來選擇經(jīng)驗公式的數(shù)學模型。因此用圖形來表示實驗的結果是每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
圖解法主要問題是擬合面線,一般可分五步來進行。
①整理數(shù)據(jù),即取合理的有效數(shù)字表示測得值,剔除可疑數(shù)據(jù),給出相應的測量誤差。
②選擇坐標紙,坐標紙的選擇應為便于作圖或更能方使地反映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原則??筛鶕?jù)需要和方便選擇不同的坐標紙,原來為曲線關系的兩個變量經(jīng)過坐標變換利用對數(shù)坐標就要能變成直線關系。常用的有直角坐標紙、單對數(shù)坐標紙和雙對數(shù)坐標紙。
③坐標分度,在坐標紙選定以后,就要合理的確定圖紙上每一小格的距離所代表的數(shù)值,但起碼應注意下面兩個原則:
a.格值的大小應當與測量得值所表達的精確度相適應。
b.為便于制圖和利用圖形查找數(shù)據(jù)每個格值代表的有效數(shù)字盡量采用1、2、4、5避免使用3、6、7、9等數(shù)字。
④作散點圖,根據(jù)確定的坐標分度值將數(shù)據(jù)作為點的坐標在坐標紙中標出,考慮到數(shù)據(jù)的分類及測量的數(shù)據(jù)組先后順序等,應采用不同符號標出點的坐標。常用的符號有:×○●△■等,規(guī)定標記的中心為數(shù)據(jù)的坐標。
⑤擬合曲線,擬合曲線是用圖形表示實驗結果的主要目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作圖方法和技巧的關鍵一環(huán),擬合曲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轉折點盡量要少,更不能出現(xiàn)人為折曲。
b.曲線走向應盡量靠近各坐標點,而不是通過所有點。
c.除曲線通過的點以外,處于曲線兩側的點數(shù)應當相近。
⑥注解說明,規(guī)范的作圖法表示實驗結果要對得到的圖形作必要的說明,其內(nèi)容包括圖形所代表的物理定義、查閱和使用圖形的方法,制圖時間、地點、條件,制圖數(shù)據(jù)的來源等。
(2)實驗結果的方程表示法。方程式是中學生應用較多的一種數(shù)學形式,利用方程式表示實驗結果。不僅在形式上緊湊,并且也便于作數(shù)學上的進一步處理。實驗結果的方程表示法一般可分以下四步進行。
①確立數(shù)學模型,對于只研究兩個變量相互關系的實驗,其數(shù)學模型可借助于圖解法來確定,首先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相應圖線,看其圖線是否是直線,反比關系曲線,冪函數(shù)曲線,指數(shù)曲線等,就可確定出經(jīng)驗方程的數(shù)學模型分別為:
Y=a+b_,Y=a+b/_,Y=ab,Y=ae_p(b_)
②改直,為方便的求出曲線關系方程的未定系數(shù),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況下,在確定的數(shù)學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對數(shù)學模型求對數(shù)方法,變換成為直線方程,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單對數(shù)(或雙對數(shù))坐標系作出對應的直線圖形。
③求出直線方程未定系數(shù),根據(jù)改直后直線圖形,通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解析幾何的原理,就可根據(jù)坐標系內(nèi)的直線找出其斜率和截距,確定出直線方程的兩個未定系數(shù)。
④求出經(jīng)驗方程,將確定的兩個未定系數(shù)代入數(shù)學模型,即得到中學生比較習慣的直角坐標系的經(jīng)驗方程。
中學物理實驗有它一套實驗知識、方法、習慣和技能,要學好這套系統(tǒng)的實驗知識、方法、習慣和技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科學的安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加以培養(yǎng)和鍛煉。逐步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方法。
7.分組實驗問題
對學生分組實驗,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有的學生不講求實驗目的是否達到,不按實驗規(guī)則和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只是在實驗室里把儀器當作玩具胡亂地擺弄幾下就了事;②有的學生不遵守實驗室的紀律,在實驗室內(nèi)串來串去,大聲講話,干擾別人的實驗操作;③在分組實驗中的操作往往由一人包辦到底,其余同學只是陪坐,不能參與實驗活動;④有的同學不重視實驗的科學性,不重視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而是湊湊實驗數(shù)據(jù)了事,將實驗課變成了湊數(shù)據(jù)、拼結論的課。針對上述情況,在組織分組實驗,特別是進實驗室做第一個實驗時,實驗前的教育,從開始就著手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如愛護儀器,遵守實驗室的各種紀律,實驗前弄清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了解實驗時的注意事項以及實驗儀器的操作和放置。如實驗儀器的放置應方便操作和易于觀察,需要觀察和讀數(shù)的儀器、儀表應放在中間靠近操作者,需要調(diào)節(jié)的儀器、儀表應放在面前稍偏右,其它器件以不影響操作,不防礙觀察做有序的放置。應要求學生人人參加實驗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真實的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結束后,將實驗儀器清理歸還原處。認真處理實驗所測出的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實驗中觀察的現(xiàn)象,從而得出實驗結論,分析實驗誤差,并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
第十篇 物理實驗報告:組成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1300字
物理實驗報告:組成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
初中物理實驗組成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接方式。
二、實驗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驟:
1.組成串聯(lián)電路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并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是只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
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并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 電路圖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并聯(lián)電路
a.畫出由兩盞電燈l1和l2組成的并聯(lián)電路圖,要求開關s接在干路上,開關s1和s2分別接在兩個支路上,并按電路圖用鉛筆連接1-3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接并聯(lián)電路,然后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 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閉合s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1,觀察開關s1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1.在串聯(lián)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
2.在并聯(lián)電路干路里的開關控制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________用電器。
2024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識點解讀:電學實驗
一、測電動勢和內(nèi)阻
(1)直接法:外電路斷開時,用電壓表測得的電壓u為電動勢e;u=e;
(2)通用方法:av法測要考慮表本身的電阻,有內(nèi)外接法;
①單一組數(shù)據(jù)計算,誤差較大
②應該測出多組(u,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圖法處理數(shù)據(jù),(u,i)值列表,在u--i圖中描點,最后由u--i圖線求出較精確的e和r.
(3)特殊方法
(一)即計算法:畫出各種電路圖
(一個電流表和兩個定值電阻)
(一個電流表及一個電壓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
(一個電壓表和兩個定值電阻)
(二)測電源電動勢ε和內(nèi)阻r
有甲、乙兩種接法,如圖
甲法中所測得ε和r都比真實值小,ε/r測=ε測/r真;
乙法中,ε測=ε真,且r測= r+ra.
(三)電源電動勢ε
也可用兩阻值不同的電壓表a、b測定,單獨使用a表時,讀數(shù)是ua,單獨使用b表時,讀數(shù)是ub,用a、b兩表測量時,讀數(shù)是u,則ε=uaub/(ua-u)。
電阻的測量
av法測:要考慮表本身的電阻,有內(nèi)外接法;多組(u,i)值,列表由u-i圖線求。
怎樣用作圖法處理數(shù)據(jù)
歐姆表測: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diào)節(jié)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_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_=e/(r+rg+ro+r_)=e/(r中+r_)
由于i_與r_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使用方法:機械調(diào)零、選擇量程(大到小)、歐姆調(diào)零、測量讀數(shù)時注意擋位(即倍率)、撥off擋。
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diào)零。
第十一篇 物理實驗報告觀察凸透鏡成像850字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xiàn)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l(fā)現(xiàn)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xiàn)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您正瀏覽的文章由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6.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jīng)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nèi)讼蚱矫骁R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第十二篇 深圳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實驗一 恒溫水浴的組裝及其性能測試--賴凱濤、張志誠1100字
深圳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
實驗者: 賴凱濤、張志誠 實驗時間: 2000/4/3
氣溫: 21.6 ℃ 大氣壓: 101.2 kpa
實驗一 恒溫水浴的組裝及其性能測試
目的要求 了解恒溫水浴的構造及其構造原理,學會恒溫水浴的裝配技術; 測繪恒溫水浴的靈敏度曲線; 掌握貝克曼溫度計的調(diào)節(jié)技術和正確使用方法。 儀器與試劑 5升大燒杯 貝克曼溫度計 精密溫度計 加熱器
水銀接觸溫度計 繼電器 攪拌器 調(diào)壓變壓器
實驗步驟 3.1 實驗器材,將水銀開關、攪拌器等安裝固定。按電路圖接線并檢查。
3.2 大燒杯中注入蒸餾水。調(diào)節(jié)水銀開關至30℃左右,隨即旋緊鎖定螺絲。調(diào)調(diào)壓變壓器至220v,開動攪拌器(中速),接通繼電器電源和加熱電源,此時繼電器白燈亮,說明燒杯中的水溫尚未達到預設的30℃。一段時間后,白燈熄滅,說明水溫已達30℃,繼電器自動切斷了加熱電源。
調(diào)節(jié)貝克曼溫度計,使其在30℃水浴中的讀數(shù)約為2℃。安裝好貝克曼溫度計。關閉攪拌器。每1分鐘記錄一次貝克曼溫度計的讀數(shù),一共記錄12個。 開動攪拌器,穩(wěn)定2分鐘后再每1分鐘記錄一次貝克曼溫度計的讀數(shù),一共記錄12個。 將調(diào)壓變壓器調(diào)至150v(降低發(fā)熱器的發(fā)熱功率),穩(wěn)定5分鐘,后再每2分鐘記錄一次貝克曼溫度計的讀數(shù),一共記錄10個。 實驗完畢,將貝克曼溫度計放回保護盒中,調(diào)調(diào)壓變壓器至0v。關閉各儀器電源并拔去電源插頭。拆除各接線。 4 實驗數(shù)據(jù)及其處理
表1 不同狀態(tài)下恒溫水浴的溫度變化,℃
220v,不攪拌
4.170
4.130
4.080
4.030
4.010
4.070
4.160
4.155
4.150
4.130
4.115
4.095
4.070
4.055
4.030
4.010
220v,攪拌
4.540
4.620
4.610
4.570
4.510
4.465
4.420
4.370
4.320
4.270
4.220
4.180
4.130
4.090
4.740
4.940
150v,攪拌
4.810
4.680
4.610
4.510
4.410
4.315
4.225
4.130
4.440
4.680
4.580
4.490
4.390
4.320
4.230
4.140
圖1 不同狀態(tài)下恒溫水浴的靈敏度曲線
討論 5.1影響靈敏度的因素與所采用的工作介質、感溫元件、攪拌速度、加熱器功率大小、繼電器的物理性能等均有關系。如果加熱器功率過大或過低,就不易控制水浴的溫度,使得其溫度在所設定的溫度上下波動較大,其靈敏度就低;如果攪拌速度時高時低或一直均過低,則恒溫水浴的溫度在所設定的溫度上下波動幅度就大,所測靈敏度就低。若貝克曼溫度計精密度較低,在不同時間記下的溫度變化值相差就大,即水浴溫度在所設定溫度下波動大,其靈敏度也就低;同樣地,接觸溫度計的感溫效果較差,在高于所設定的溫度時,加熱器還不停止加熱,使得浴槽溫度下降慢,這樣在不同的時間內(nèi)記錄水浴溫度在所設定的溫度上下波動幅度大,所測靈敏度就低。
5.2要提高恒溫浴的靈敏度,應使用功率適中的加熱器、精密度高的貝克曼溫度計接觸溫度計,及水銀溫度計所使用攪拌器的攪拌速度要固定在一個較適中的值,同時要根據(jù)恒溫范圍選擇適當?shù)墓ぷ鹘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