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詞大全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4-06-04 11:00:02 查看人數:59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第1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234個字,預計看完需要9分鐘,共有165位用戶收藏,18人推薦!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35公里處,它于1979年10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的。已有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更有數百萬計的中外游客不遠千里來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法國總理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tǒng)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地位及藝術價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這位成就一代偉業(yè)的歷史巨人介紹給諸位,以便使大家能對秦始皇兵馬俑和與之相關的歷史有一個詳盡的了解。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戰(zhàn)國末期趙國都城邯鄲。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了秦國的王位,22歲的秦王嬴政開始掌握國家政權,之后三年的時間里,他消滅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敵對勢力。并結束了太后干預朝政的局面。為統(tǒng)一中國掃清了內部障礙。秦王嬴政重用了一批文臣武將,采取了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方針,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大諸侯國,并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500年割據爭雄,大國爭霸的戰(zhàn)亂局面。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過三皇,功過五帝”,因此自稱始皇帝,希望秦國自始能傳至千秋萬代。為了統(tǒng)一政權,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制新制度。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親自任免。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統(tǒng)一了法律,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這些措施極大的推動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另外他還征用勞役廣修馳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經濟文化交流。他將戰(zhàn)國時秦趙燕三國修筑的長城連在一起后,又加以擴展,形成了西起甘肅臨挑東到遼東因石而成的萬里長城!有效的遏制北方游牧民族對秦朝的騷擾。

中國帝王大多為自己營造巨大而豪華的陵墓。這座原高115米、周長20xx多米的巨大陵丘,雖經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F在仍有76米之高。具史書記載秦朝全國總人口約20xx萬,壯丁不過700萬,而筑陵時壯丁最多達70萬,可見工程之浩大。

現在我們面對的秦俑館1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隊,你們腦子里一定會閃現許多問題,這些秦俑是怎么發(fā)現的?為什么相貌各異?為什么要制作這些俑?好,現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

這些俑是1947年3月西楊村農民在打井的過程中發(fā)現的,據村里的老人講,有一天,住在村里的人在村外空地上打了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井里的水就不見了,他們中膽大的腰系繩子下去查看,不一會井里傳來尖叫聲,上面的人趕緊把人拉上來,這人說他看見了一個站立著身穿鎧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聽者都非常害怕,但最終向文物部門報告。

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一號坑上面,現在已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宏氣勢和高潮的制作工藝所折服。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tǒng)率的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各位朋友請看1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這是一個由步兵、車兵組成的長方形軍陣。按已出土的陶俑、陶馬的排列密度推算,1號坑可出土6000多件兵馬俑,俑坑最東端站立的三排武士是軍陣的前鋒,由204名免冠束發(fā)、身穿戰(zhàn)袍的弓努手組成,南北兩側分別向南北的武士,組成軍陣的側翼。俑坑的尾端還有一列面西的武士,組成軍陣的后衛(wèi)。中間38路向東的縱隊是秦軍的主體,由身批鎧甲的步兵護衛(wèi)著45輛戰(zhàn)車組成,他們手握兵器威風凜凜、嚴陣以待。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后的軍吏和士兵行進。那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武士俑高1.8米,體格健壯,體態(tài)勻稱,身上穿著戰(zhàn)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zhàn)靴,頭發(fā)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發(fā)髻。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tài)嚴峻,好像一場大戰(zhàn)就在眼前。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右手執(zhí)韁繩,左手持弓箭,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弓孥手個個張弓搭箭,兩眼盯著前方,或立或跪,隨時準備將利箭射出去。

馬俑和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同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得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是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號坑面積6000平方米,可出土陶制兵馬俑1300多件,木制戰(zhàn)車89輛,是一個由車兵、步兵、騎兵、努兵聯合組成的曲尺形軍陣,努兵位于整個軍陣的東部前沿,駟馬戰(zhàn)車方陣在軍陣南端,中部為戰(zhàn)車和徒兵俑,北部是戰(zhàn)車和騎兵,二號俑坑中四個方陣有機組合成一個大型軍陣,這就是兵書上所說的“方、圓、曲、直、銳”五種陣中的曲型陣。

現在我們來到了3號坑,它的面積最小只有52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108件,1輛四乘戰(zhàn)車,坑內的武士是圍繞四周墻壁兩兩相對排列,手捏儀衛(wèi)兵器銅殳,大多數考古專家從這個坑里武士俑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握的兵器,以及它距秦陵的位置來看,3號坑是整個軍陣的指揮部,這些俑相貌各異,有的沉穩(wěn)剛健,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謂徐徐如生精神各異!因為它是根據秦始皇御林軍中的將士制作的。因此在八千“地下御林軍”中是絕對找不出兩個相貌和體形完全一樣的俑的。他們各個氣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斤,輕的也有100斤,身高從1.7~1.9米。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他們哪些是陜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來自甘肅東部,這從他們的胡須梳理方式和長相可以看出。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輛青銅車馬,前面的叫高車后面的叫安車。它們制作精美裝飾華麗,以黑色為主調,剛發(fā)現時,這兩稱車馬破損嚴重,尤其是供奉秦始皇靈魂稱坐的安車,已破碎成1500多片,經考古工作者修復后,現在看上去完好如初,兩稱車的車馬人都是仿制真車真馬真人,按比例縮小二分之一制成的。僅安車上金銀飾制就達1720件重達7公斤,兩乘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鉚接、子母扣連接等十幾種工藝。銅車馬上使用最廣泛的連接方法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戰(zhàn)車手鏈的連接方法,像馬籠頭就是由一節(jié)金管,一節(jié)銀管,采用子母扣榫卯連接而成,裝飾的纓絡采用青銅拔絲法,青銅絲的直徑只有0.1~0.5mm,更精湛的是車上的蓬蓋,它是橢圓形的,面積2.3平方米,出土時已碎成199塊,專家們在修復時發(fā)現,蓬蓋上沒有焊縫,也沒有煅打的痕跡,說明是一次鑄造而成,而且澆鑄的相當均勻,最薄的地方為1mm最后的地方也僅有4mm,它是迄今為止考古世上發(fā)現的體形最大結構最復雜,架構關系最完整的一組典型的古代單轅雙軛車,被譽為“青銅之冠”。銅車馬不僅給人藝術享受,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英雄一世創(chuàng)立無數偉績的秦始皇——嬴政,早已去世20xx多年,但是他的偉績,以及現存的兵馬俑留給人們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說,我們能從上述的事績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創(chuàng)歷史先河,為國家統(tǒng)一不懼死亡的但是和勇氣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效仿的,一代偉人嬴政掃六國而擋天下的非凡氣度和魄力仍失為我們今天克服前進路上障礙的巨大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沒有這種氣魄怎么行!

第2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43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182位用戶收藏,28人推薦!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由我?guī)Т蠹乙黄鹑デ乇R俑參觀,我姓唐,大家可以叫我唐導游。在參觀中我希望大家做一名文明的游客,不要亂扔果皮、衛(wèi)生紙、礦泉水瓶等。請大家跟緊我,不要掉隊。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你們看,那身材魁梧、頭戴 冠、身披盔甲的就是將軍俑??此巧駪B(tài)自若的樣子,你們是不是覺得他重任在肩呢?下面我們來看看武士俑,他們平均身高就有1。8米,他們手持兵器,整裝待發(fā)。再看看騎兵俑,上身穿著短甲,下身呢?穿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zhí)韁繩,左手持弓箭,時刻準備上馬沖殺。

這么多兵馬俑,他們都神態(tài)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像在考慮如何互相配合,戰(zhàn)勝敵人;有的緊握雙拳,是不是像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我們走到他們的身邊,似乎能感到他們輕微的呼吸聲呢!

各位游客,我的介紹到此為止,如在參觀過程中有其它問題,請向我詢問,我會再進行講解,謝謝大家!

秦始皇陵兵馬俑導游詞

第3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462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82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梁。今天由我負責向大家介紹我國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東約5000米處的秦兵馬俑。它南依驪山,北依渭水,地勢險峻,環(huán)境優(yōu)美,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陪葬品眾多,是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館內參觀。

歡迎大家來到秦兵馬俑館內參觀。兵馬俑三個俑坑,最大的是一號坑。三個俑坑面積有20000平方米多,相當于50個籃球場??觾缺R俑近8000多個,一行行,一列列,排成一個整齊的長方形軍陣,真像秦始皇當年統(tǒng)帥的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猜這位頭戴著鶡冠,身披鎧甲,手持寶劍,挺著胸,威風凜凜的俑是誰?a武士俑b騎兵俑c將軍俑。你們猜出來了嗎?什么,猜不出來!我告訴答案吧,是c將軍俑。

哈哈,接下來,我說一下騎兵俑。他的頭戴圓形小帽,身著緊袖,下穿緊口被足蹬、長筒馬靴,披掛短小的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

武士俑平均身高1米8左右,一個個體格健壯,體型勻稱。身穿戰(zhàn)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zhàn)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fā)。

好了,今天的游覽接近尾聲了,愿你們這次參觀秦兵馬俑的經歷成為生活中一段美好的記憶。我是導游,謝謝!

第4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261個字,預計看完需要9分鐘,共有224位用戶收藏,12人推薦!

秦始皇兵馬俑英文導游詞范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兵馬俑英文導游詞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and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

emperor qin shihuang (259-210b.c.) had ying as his surname and zheng as his given name. he name to the throne of the qin at age 13, and took the helm of the state at age of 22. by 221 b.c., he had anne_ed the si_ rival principalities of qi, chu, yan, han, zhao and wei, and established the first feudal empire in china’s history.

in the year 221 b.c., when he unified the whole country, ying zheng styled himself emperor. he named himself shihuang di, the first emperor in the hope that his later generations be the second, the third even the one hundredth and thousandth emperors in proper order to carry on the hereditary system. since then, the supreme feudal rulers of china’s dynasties had continued to call themselves huang di, the emperor.

after he had anne_ed the other si_ states, emperor qin shihuang abolished the enfeoffment system and adopted the prefecture and county system. he standardized legal codes, written language, track, currencies, weights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against harassment by the hun aristocrats. emperor qin shihuang ordered the great wall be built. all these measure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eliminating the cause of the state of separation and divis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unific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as well as promo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they had a great and deep influence upon china’s 2,000 year old feudal society.

emperor qin shihuang ordered the books of various schools burned e_cept those of the qin dynasty’s history and culture, divination and medicines in an attempt to push his feudal autocracy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as a result, china’s ancient classics had been devastated and destroy. moreover, he once ordered 460 scholars be buried alive. those events were later called in history“the burning of books and the burying of confucian scholars.”

emperor qin shihuang,for his own pleasure, conscribed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convicts and went in for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and had over seven hundred palaces built in the guanzhong plain. these palaces stretched several hundred li and he sought pleasure from one palace to the other. often nobody knew where he ranging treasures inside the tomb, were enclosed alive.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has not yet been e_cavated. what looks like inside could noly be known when it is opened. however, the three pits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t e_cavated outside the east gate of the outer enclosure of the necropolis can make one imagine how magnificent and lu_urious the structure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was.

no.1 pit was stumbled upon in march 1974 when villagers of _iyang village of yanzhai township, lintong county, sank a well 1.5km east of the mausoleum. in 1976, no.2 and 3 pits were found 20m north of no.1 pit respectively after the drilling survey.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are arrayed according to the qin dynasty battle formation, symbolizing the troops keeping vigil beside the mausoleum. this discovery aroused much interes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1975, a museum, housing the site of no.1 and covering an area of 16,300 square meters was built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museum was formally opened to public on oct.1, the national day, 1979.

no.1 pit is 230 meters long from east to west, 62m wide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5m deep ,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14,260 square meters. it is an earth-and-wood structure in the shape of a tunnel. there are five sloping entrances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ides of the pit respectively. the pit is divided into eleven corridors by ten earthen partition walls, and the floors are paved with bricks. thick rafters were placed onto the walls (but now one can only see their remains), which were covered with mats and then fine soil and earth. the battle formation of the qin dynasty, facing east. in the east end are arrayed three lines of terra-cotta warriors, 70 pieces in each, totaling 210 pieces. they are supposed to be the van of the formation. immediately behind them are 38 columns of infantrymen alternating with war chariots in the corridors, each being 180m long. they are probably the main body of the formation. there is one line of warriors in the left, right and west ends respectively, facing outwards. they are probably the flanks and the rear. there are altogether 27 trial trench, it is assumed that more than 6,000 clay warriors and horses could be unearthed from no.1 pit.

no.2 pit sis about half the size of no.1 pit, covering about 6,000 square meters trail diggings show this is a composite formation of infantry, cavalry and chariot soldiers, from which roughly over 1,000 clay warriors, and 500 chariots and saddled horses could be unearthed. the 2,000-year-old wooden chariots are already rotten. but their shafts, cross yokes, and wheels, etc. left clear impressions on the earth bed. the copper parts of the chariots still remain. each chariot is pulled by four horses which are one and half meters high and two metres long. according to te_tual research, these clay horses were sculptures after the breed in the area of he_i corridor. the horses for the cavalrymen were already saddled, but with no stirups.

no.3 pit covers an area of 520m2 with only four horses, one chariot and 68 warriors, supposed to be the command post of the battle formation. now, no.2 and 3 pits have been refilled, but visitors can see some clay figures and weapons displayed in the e_hibition halls in the museum that had been unearthed from these two pits. the floors of both no.1 and 2 pits wer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silt of 15 to 20cm thick. in these pits, one can see traces of burnt beams everywhere, some relics which were mostly broke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its were burned down by _iang yu, leader of a peasant army. all of the clay warriors in the three pits held real weapons in their hands and face east, showing emperor qin shihuang’s strong determination of wiping out the si_ states and unifying the whole country.

the height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varies from 1.78m, the shortest, to 1.97m, the tallest. they look healthy and strong and have different facial e_pressions. probably they were sculpted by craftsmen according to real soldiers of the qin dynasy. they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skills of round engraving, bas-relief and linear engraving, and utilized the si_ traditional folk crafts of sculpturing, such as hand-moulding, sticking, cutting, painting and so on. the clay models were then put in kilns, baked and colour-painted. as the terra-cotta figures have beeb burnt and have gone through the natural process of decay, we can’t see their original gorgeous colours. however, most of the terra-cotta figures bear the trace of the original colours, and few of them are still as bright as new. they are found to be painted by mineral dyestuffs of vermilion, bright red, pink dark green, powder green, purple, blue, orange, black and white colours.

thousands of real weapo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se terra-cotta army pits, including broad knives, swords, spears, dagger-a_es, halberds, bows, crossbows and arrowheads. these weapons were e_quisitely made. some of theme are still very sharp, analyses show that they are made of alloys of copper and tin, containing more than ten kinds of other metals. since their surfaces were treated with chromium, they are as bright as new, though buried undergroun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this indicates that qin dynasty’s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and weapon-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lready reached quite a high level.

in december 1980, two teams of large painted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unearthed 20 metres west of the mound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these single shaft four-horse chariots each comprises 3,462 spare parts, and has a body with two compartments, one behind the other, and an elliptical umbrella like canopy. the four horses harnessed to the chariot are 65-67 centimeters tall. the restored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are e_act imitations of true chariot, horse and driver in half life-size.

the chariots and horses are decorated with coloured drawings against white background. they have been fitted with more than 1,500 piecese of gold and silvers and decorations, looking lu_urious, splendid and graceful. probably they were meant for the use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soul to go on inspection. the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made by lost wa_ casting, which shows a high level of technology. for instance, the tortoise-shell-like canopy is about 4mm thick, and the window is only 1mm thick on which are many small holes for ventilation. according to a preliminary study, the technology of manufacturing the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has involved casting, welding, reveting, inlaying embedding and chiseling. the e_cavation of the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provides e_tremely valuable material and data for the te_tual research of the metallurgical technique, the mechanism of the chariot and technological modeling of the qin dynasty.

no.2 bronze chariot and horses now on display were found broken into 1,555 pieces when e_cavated. after two-and-half years’ careful and painstaking restoration by archaeologists and various specialists, they were formally e_hibited in the museum on october 1, 1983. no.1 bronze chariot hand horses are on display from 1988.

第5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413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49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秦始皇兵馬俑陵寢建筑的導游詞

游客朋友們,有一處景觀沉睡地下千年,1974年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fā)現。一經發(fā)現,就被驚呼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被贊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他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臨潼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墓。在陵墓四周分布著大量不同的陪葬坑和墓葬,兵馬俑坑就是其中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園東側1500米處。目前已發(fā)現三座,呈品字形排列,并出土陶俑8000多件。這些陶俑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塑造,栩栩如生。他們是秦國強大軍隊的真實寫照,象征著拱衛(wèi)地下皇城的“御林軍”。

那么秦始皇陵兵馬俑何以震驚世界呢?這些兵馬俑的出土不像埃及、希臘、出土的單個藝術精品,而是氣勢磅礴、規(guī)模巨大、結構嚴整的藝術精品群體。陶俑體現出“大、多、精、美”的'特點,再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雕塑藝術的輝煌成就,不僅在軍事史上有巨大的價值,而且在藝術史、科學史的研究上也有獨特的價值。無外乎世界遺產委員這樣評價:是現實主義完美的杰作,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第6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85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8分鐘,共有296位用戶收藏,22人推薦!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得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是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秦始皇兵馬俑導游詞,歡迎閱讀借鑒。

秦始皇兵馬俑導游詞1

狂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處。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趙國國都邯鄲。13歲繼承了王位。22歲舉行加冕禮親政并平息了嫪毐呂不韋的叛亂。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10年的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稱皇帝,并希望子孫千世萬世,于是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他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統(tǒng)一車軌,修馳道;統(tǒng)一思想,焚書坑儒;北擊匈奴筑長城,南平百越修靈渠,這一系列的措施,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臨潼驪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背面與渭水相鄰。驪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F在我們就來到了秦始皇陵,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距今約20__多年的秦兵馬俑和銅車馬。秦俑坑是1974年時,由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在抗旱打井時意外發(fā)現的??脊艑W家根據發(fā)現時間的先后,把它們編為一、二、三號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嚴密的軍事組織,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征服了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偯娣e為2萬平方米。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軍陣,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藝術寶庫。秦俑坑是秦軍的縮影,它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秦國兵強馬壯的威武場面。李白在詩中描寫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奔磿r對秦軍的氣勢作了生動的描寫。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一號坑,它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面積。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所謂軍陣就是部隊在作戰(zhàn)或駐守時的一種排隊的方式。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后衛(wèi)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面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后衛(wèi),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后偷襲。中間有38路面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參觀到這里,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他是怎樣制作的呢?我們說親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話來形容:“模塑結合、分段制作、入窯燒制、出窯彩繪?!彼麄兪且阅嗤翞樵?,模塑結合,再輔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溫度一般在950—1050攝氏度之間。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以北25米處。面積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共出土四馬、一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內相向夾道式排列。在三號坑中只發(fā)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shu)是一種用于儀仗的兵器。根據專家推測,這里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三號坑主要由車馬房、南北廂房組成。車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對坑道的東門,這樣便于車馬進入。而北廂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廂房內發(fā)現禱戰(zhàn)廳。南廂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從東向西依次排列著廊坊、俑道、正廳和偏房。它們都有武士俑分立于兩邊,其中以正廳的警衛(wèi)最多。這里可能是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這一點也就完全證實了三號坑是一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軍幕。秦俑坑當中既有“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強大軍陣,又有“運籌于帷幄之中”的將領,可見當時思慮嚴密,布局嚴謹了。而且戰(zhàn)車通身彩繪配上華蓋,車上的成員頭戴單卷尾長冠,應該是級別較高的指揮車了。

在一號坑以北20米處,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二號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騎兵、車兵和混合兵種組成的軍陣。他一共由四個小的單元構成。第一個小陣是弩兵陣,其中約160個鎧甲俑做跪射狀,170個鎧甲俑作立射狀。臨陣時,可輪番射擊敵人難以靠近:第二個小陣是車兵陣,共有戰(zhàn)車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個小陣是由戰(zhàn)車、車兵、步兵、騎兵混編的縱陣。這四個單元可以有機的構成一個大的軍陣,也可以分開成四個獨立的小的軍陣。它能攻能守,反應迅速,自我保護力強,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反應最快速的一支部隊。

在二號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將軍俑、跪射俑、騎兵俑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從二號坑中出土的將軍俑。將軍在軍隊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處處顯得與眾不同。將軍俑頭戴雙卷鹖尾長冠,冠帶在頸下結繩并下垂胸前。將軍俑所戴的冠叫“鹖冠”。據說鹖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將軍俑身穿雙重戰(zhàn)袍,戰(zhàn)袍外面的鎧甲形制特殊。雙肩及前后胸共有8個彩綢扎成的花結,象征我們現在所說的軍工章。他腳蹬翹尖靴,雙手相疊置于腹前,顯得儒雅穩(wěn)健,氣度不凡。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揮千軍萬馬如何作戰(zhàn)。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跪射俑,身穿戰(zhàn)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fā)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

現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銅劍了?!扒嚆~”就是銅和錫的合金,因顏色青灰而得名。這把青銅劍已歷經了20__多年,但是表面并沒有生銹,至今仍然是鋒利無比。在它剛剛出土時,專家們曾經用它一次劃透了20張紙。經過鑒定,發(fā)現它表面有鉻鹽氧化層。它采用了鉻鹽氧化技術。鉻鹽氧化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電子鍍鉻,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fā)明。另一種是化學鍍鉻,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令人嘆服!

下面我將要帶領大家前去欣賞的是被譽為“奇中之奇,寶中之寶的秦陵彩繪銅車馬。

如果說秦俑坑是大中顯武的話,那么銅車馬展廳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號車為“高車”??傊貫?061公斤。后面的這輛為“鞍車”總重1241公斤。

我們再來看一下二號車上的華蓋。華蓋最厚處為4毫米,最薄處為2毫米。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而成的。最為廣泛的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鏈的連接方法。像馬龍頭就是由一節(jié)金管,一節(jié)銀管,采用子母扣連接而成的,裝飾的是纓絡,采用了青銅拔絲法。他們是迄今為止考古史上發(fā)現的形體最大、構造最復雜、制造最精美、駕系關系最完整的銅車馬被譽為“青銅器之冠”。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結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講解內給大家?guī)頍o限的收獲和快樂!

秦始皇兵馬俑導游詞2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的步伐,我們一起前往一號坑吧。面對這龐大軍陣,我想大家腦子里邊一定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吧。這些埋在土里數千年的兵馬俑是怎么發(fā)現的。1974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西亞潘上劃了一個圈。這話怎么說呢,這個故事就要慈寧宮1974年的那個春天說起了。在位于秦始皇陵東側的西楊村里,因春旱缺水,西楊村人決定打幾口井,最后視察地形在西崖畔上劃了一個大圓圈,決定在此打井。那天一位村民挖著挖著,看到土里出現了幾片瓦人碎片,感到好奇之下就繼續(xù)挖,結果又挖著挖著挖出了一個陶俑頭和馬屁股。當時那位村民和他的小伙伴兒們可被驚呆了,有一些有文化的村民感到事情不對,立即聯想到三里之外的秦始皇陵,便立即給縣文化館打了電話。誰能料到這個大圓圈圈住的不是水源,而是秦始皇的浩大軍陣,圈出了一個世界奇跡。所以兵馬俑就是這么被發(fā)現的。

咱們來看看兵馬俑的前三排,站的整整齊齊,他們雖然站在部隊的前邊,但是不戴頭盔,不穿盔甲,驍勇善戰(zhàn),專家分析,前三排是前鋒,他們在古代叫前鋒,在現代叫敢死隊,再時髦點就叫炮灰。跟起后的呢一共是38路車兵、鎧甲兵組成的主體軍陣。大家在這兒看不見戰(zhàn)車了,坑道里邊兒的戰(zhàn)車都是木頭做的,20__多年了我們只能看到戰(zhàn)車留下的一道道遺跡,所以咱們現在看馬的后邊全是空的。另外咱們還會發(fā)現馬后邊有幾個個子高一點兒戴著帽子的,那就是當官兒的,千軍萬馬中怎樣才能當官呢,其實很簡單。殺的敵人多,立的戰(zhàn)績多就能當官。在冷兵器時代,你想要殺人多,首先就要求身材高大魁梧,想我這樣的身材進去兩三秒就不見了。那么怎么看誰的官兒大呢?從3個方面。第一,帽子越高越精致官越大。第二,將軍肚越大的官越大。第三,鞋尖翹的越高的官越大,趾高氣昂可能就是從這兒來的。

好了,咱們就先講到這兒,大家可以去拍拍照,半個小時后我再給大伙說說當年楚霸王項羽焚燒兵馬俑的故事。

秦始皇兵馬俑導游詞3

狂天我們將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35公里處,它于1979年10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的。已有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更有數百萬計的中外游客不遠千里來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法國總理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tǒng)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地位及藝術價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這位成就一代偉業(yè)的歷史巨人介紹給諸位,以便使大家能對秦始皇兵馬俑和與之相關的歷史有一個詳盡的了解。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戰(zhàn)國末期趙國都城邯鄲。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了秦國的王位,22歲的秦王嬴政開始掌握國家政權,之后三年的時間里,他消滅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敵對勢力。并結束了太后干預朝政的局面。為統(tǒng)一中國掃清了內部障礙。秦王嬴政重用了一批文臣武將,采取了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方針,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大諸侯國,并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結束了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500年割據爭雄,大國爭霸的戰(zhàn)亂局面。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過三皇,功過五帝”,因此自稱始皇帝,希望秦國自始能傳至千秋萬代。為了統(tǒng)一政權,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制新制度。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親自任免。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統(tǒng)一了法律,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這些措施極大的推動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另外他還征用勞役廣修馳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經濟文化交流。他將戰(zhàn)國時秦趙燕三國修筑的長城連在一起后,又加以擴展,形成了西起甘肅臨挑東到遼東因石而成的萬里長城!有效的遏制北方游牧民族對秦朝的騷擾。

中國帝王大多為自己營造巨大而豪華的陵墓。這座原高115米、周長20__多米的巨大陵丘,雖經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F在仍有76米之高。具史書記載秦朝全國總人口約20__萬,壯丁不過700萬,而筑陵時壯丁最多達70萬,可見工程之浩大。

現在我們面對的秦俑館1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隊,你們腦子里一定會閃現許多問題,這些秦俑是怎么發(fā)現的?為什么相貌各異?為什么要制作這些俑?好,現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

這些俑是1947年3月西楊村農民在打井的過程中發(fā)現的,據村里的老人講,有一天,住在村里的人在村外空地上打了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井里的水就不見了,他們中膽大的腰系繩子下去查看,不一會井里傳來尖叫聲,上面的人趕緊把人拉上來,這人說他看見了一個站立著身穿鎧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聽者都非常害怕,但最終向文物部門報告。

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一號坑上面,現在已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宏氣勢和高潮的制作工藝所折服。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tǒng)率的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各位朋友請看1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這是一個由步兵、車兵組成的長方形軍陣。按已出土的陶俑、陶馬的排列密度推算,1號坑可出土6000多件兵馬俑,俑坑最東端站立的三排武士是軍陣的前鋒,由204名免冠束發(fā)、身穿戰(zhàn)袍的弓努手組成,南北兩側分別向南北的武士,組成軍陣的側翼。俑坑的尾端還有一列面西的武士,組成軍陣的后衛(wèi)。中間38路向東的縱隊是秦軍的主體,由身批鎧甲的步兵護衛(wèi)著45輛戰(zhàn)車組成,他們手握兵器威風凜凜、嚴陣以待。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揩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后的軍吏和士兵行進。那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武士俑高1.8米,體格健壯,體態(tài)勻稱,身上穿著戰(zhàn)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zhàn)靴,頭發(fā)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發(fā)髻。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tài)嚴峻,好像一場大戰(zhàn)就在眼前。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右手執(zhí)韁繩,左手持弓箭,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弓孥手個個張弓搭箭,兩眼盯著前方,或立或跪,隨時準備將利箭射出去。

馬俑和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同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得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是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號坑面積6000平方米,可出土陶制兵馬俑1300多件,木制戰(zhàn)車89輛,是一個由車兵、步兵、騎兵、努兵聯合組成的曲尺形軍陣,努兵位于整個軍陣的東部前沿,駟馬戰(zhàn)車方陣在軍陣南端,中部為戰(zhàn)車和徒兵俑,北部是戰(zhàn)車和騎兵,二號俑坑中四個方陣有機組合成一個大型軍陣,這就是兵書上所說的“方、圓、曲、直、銳”五種陣中的曲型陣。

現在我們來到了3號坑,它的面積最小只有52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108件,1輛四乘戰(zhàn)車,坑內的武士是圍繞四周墻壁兩兩相對排列,手捏儀衛(wèi)兵器銅殳,大多數考古專家從這個坑里武士俑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握的兵器,以及它距秦陵的位置來看,3號坑是整個軍陣的指揮部,這些俑相貌各異,有的沉穩(wěn)剛健,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謂徐徐如生精神各異!因為它是根據秦始皇御林軍中的將士制作的。因此在八千“地下御林軍”中是絕對找不出兩個相貌和體形完全一樣的俑的。他們各個氣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斤,輕的也有100斤,身高從1.7~1.9米。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他們哪些是陜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來自甘肅東部,這從他們的胡須梳理方式和長相可以看出。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輛青銅車馬,前面的叫高車后面的叫安車。它們制作精美裝飾華麗,以黑色為主調,剛發(fā)現時,這兩稱車馬破損嚴重,尤其是供奉秦始皇靈魂稱坐的安車,已破碎成1500多片,經考古工作者修復后,現在看上去完好如初,兩稱車的車馬人都是仿制真車真馬真人,按比例縮小二分之一制成的。僅安車上金銀飾制就達1720件重達7公斤,兩乘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鉚接、子母扣連接等十幾種工藝。銅車馬上使用最廣泛的連接方法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戰(zhàn)車手鏈的連接方法,像馬籠頭就是由一節(jié)金管,一節(jié)銀管,采用子母扣榫卯連接而成,裝飾的纓絡采用青銅拔絲法,青銅絲的直徑只有0.1~0.5mm,更精湛的是車上的蓬蓋,它是橢圓形的,面積2.3平方米,出土時已碎成199塊,專家們在修復時發(fā)現,蓬蓋上沒有焊縫,也沒有煅打的痕跡,說明是一次鑄造而成,而且澆鑄的相當均勻,最薄的地方為1mm最后的地方也僅有4mm,它是迄今為止考古世上發(fā)現的體形最大結構最復雜,架構關系最完整的一組典型的古代單轅雙軛車,被譽為“青銅之冠”。銅車馬不僅給人藝術享受,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英雄一世創(chuàng)立無數偉績的秦始皇——嬴政,早已去世20__多年,但是他的偉績,以及現存的兵馬俑留給人們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說,我們能從上述的事績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創(chuàng)歷史先河,為國家統(tǒng)一不懼死亡的但是和勇氣是我們應該學習和效仿的,一代偉人嬴政掃六國而擋天下的非凡氣度和魄力仍失為我們今天克服前進路上障礙的巨大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沒有這種氣魄怎么行!

第7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03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分鐘,共有162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游客們大家好,我是這次帶你們去參觀氣勢雄偉的秦兵馬俑的導游,我姓丁,大家可以叫我丁導游。

秦兵馬俑是在西安的臨潼出土 ,它舉世無雙,規(guī)模宏大,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桶身材魁梧,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tài)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zhí)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要上馬沖殺。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品,它神態(tài)各異,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象在思念親人……走近它們身旁,幾乎能感到呼吸聲。

我的講解完了,請大家去慢慢“品味”吧!

第8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72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7分鐘,共有207位用戶收藏,21人推薦!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處。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趙國國都邯鄲。13歲繼承了王位。22歲舉行加冕禮親政并平息了嫪毐呂不韋的叛亂。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10年的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稱皇帝,并希望子孫千世萬世,于是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他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統(tǒng)一車軌,修馳道;統(tǒng)一思想,焚書坑儒;北擊匈奴筑長城,南平百越修靈渠,這一系列的措施,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臨潼驪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背面與渭水相鄰。驪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F在我們就來到了秦始皇陵,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距今約20xx多年的秦兵馬俑和銅車馬。秦俑坑是1974年時,由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在抗旱打井時意外發(fā)現的。考古學家根據發(fā)現時間的先后,把它們編為一、二、三號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嚴密的軍事組織,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征服了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偯娣e為2萬平方米。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軍陣,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藝術寶庫。秦俑坑是秦軍的縮影,它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秦國兵強馬壯的威武場面。李白在詩中描寫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奔磿r對秦軍的氣勢作了生動的描寫。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一號坑,它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面積。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所謂軍陣就是部隊在作戰(zhàn)或駐守時的一種排隊的方式。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后衛(wèi)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面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后衛(wèi),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后偷襲。中間有38路面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參觀到這里,可能就有人要問了,他是怎樣制作的呢?我們說親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話來形容:“模塑結合、分段制作、入窯燒制、出窯彩繪?!彼麄兪且阅嗤翞樵?,模塑結合,再輔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溫度一般在950—1050攝氏度之間。

三號坑位于一號坑以北25米處。面積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共出土四馬、一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內相向夾道式排列。在三號坑中只發(fā)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shu)是一種用于儀仗的兵器。根據專家推測,這里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三號坑主要由車馬房、南北廂房組成。車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對坑道的東門,這樣便于車馬進入。而北廂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廂房內發(fā)現禱戰(zhàn)廳。南廂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從東向西依次排列著廊坊、俑道、正廳和偏房。它們都有武士俑分立于兩邊,其中以正廳的警衛(wèi)最多。這里可能是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這一點也就完全證實了三號坑是一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軍幕。秦俑坑當中既有“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強大軍陣,又有“運籌于帷幄之中”的將領,可見當時思慮嚴密,布局嚴謹了。而且戰(zhàn)車通身彩繪配上華蓋,車上的成員頭戴單卷尾長冠,應該是級別較高的指揮車了。

在一號坑以北20米處,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二號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騎兵、車兵和混合兵種組成的軍陣。他一共由四個小的單元構成。第一個小陣是弩兵陣,其中約160個鎧甲俑做跪射狀,170個鎧甲俑作立射狀。臨陣時,可輪番射擊敵人難以靠近:第二個小陣是車兵陣,共有戰(zhàn)車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個小陣是由戰(zhàn)車、車兵、步兵、騎兵混編的縱陣。這四個單元可以有機的構成一個大的軍陣,也可以分開成四個獨立的小的軍陣。它能攻能守,反應迅速,自我保護力強,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反應最快速的一支部隊。

在二號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將軍俑、跪射俑、騎兵俑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從二號坑中出土的將軍俑。將軍在軍隊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處處顯得與眾不同。將軍俑頭戴雙卷鹖尾長冠,冠帶在頸下結繩并下垂胸前。將軍俑所戴的冠叫“鹖冠”。據說鹖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將軍俑身穿雙重戰(zhàn)袍,戰(zhàn)袍外面的鎧甲形制特殊。雙肩及前后胸共有8個彩綢扎成的花結,象征我們現在所說的軍工章。他腳蹬翹尖靴,雙手相疊置于腹前,顯得儒雅穩(wěn)健,氣度不凡。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揮千軍萬馬如何作戰(zhàn)。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跪射俑,身穿戰(zhàn)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fā)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

現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銅劍了?!扒嚆~”就是銅和錫的合金,因顏色青灰而得名。這把青銅劍已歷經了20xx多年,但是表面并沒有生銹,至今仍然是鋒利無比。在它剛剛出土時,專家們曾經用它一次劃透了20張紙。經過鑒定,發(fā)現它表面有鉻鹽氧化層。它采用了鉻鹽氧化技術。鉻鹽氧化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電子鍍鉻,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fā)明。另一種是化學鍍鉻,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令人嘆服!

下面我將要帶領大家前去欣賞的是被譽為“奇中之奇,寶中之寶的秦陵彩繪銅車馬。

如果說秦俑坑是大中顯武的話,那么銅車馬展廳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號車為“高車”。總重為1061公斤。后面的這輛為“鞍車”總重1241公斤。

我們再來看一下二號車上的華蓋。華蓋最厚處為4毫米,最薄處為2毫米。銅車馬采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而成的。最為廣泛的是子母扣連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鏈的連接方法。像馬龍頭就是由一節(jié)金管,一節(jié)銀管,采用子母扣連接而成的,裝飾的是纓絡,采用了青銅拔絲法。他們是迄今為止考古史上發(fā)現的形體最大、構造最復雜、制造最精美、駕系關系最完整的銅車馬被譽為“青銅器之冠”。

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結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講解內給大家?guī)頍o限的收獲和快樂!

第9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9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32位用戶收藏,20人推薦!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歷史文明的秦始皇兵馬俑參觀,希望在我的引導下大家玩得開心。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 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 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

我們先進入一號兵馬俑坑,此坑面積最大,兵馬俑數量最多。你們看排在最前面的是將軍俑,他們頭戴金盔、身披鐵甲、手握兵器,每個將軍都神態(tài)自若,沉著冷靜的指揮戰(zhàn)爭;后面的武士俑個個體型健壯、昂首挺胸、精神抖擻;最后面的是騎兵俑,他們身穿戰(zhàn)甲,左手持弓箭,右手拉韁繩,個個威武健壯,他們所騎得陶馬,肌肉豐滿,毛色鮮亮,兩耳豎立,雙目圓睜,張鼻嘶鳴,躍躍欲試, 和騎兵俑相搭配真可謂兵強馬壯了。

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兵馬俑的表情,你們看這些兵馬俑們眉頭緊皺,目光銳利,好像在考慮戰(zhàn)術,如何打敗勁敵;那些兵馬俑們仰視天空,仿佛在對天發(fā)誓,若為統(tǒng)一中國而戰(zhàn),情愿獻出寶貴生命;還有這些兵馬俑們,好像在遙望家鄉(xiāng)……

秦兵馬俑形象的表達了秦始皇嬴政時期,親自統(tǒng)帥的大軍,戰(zhàn)無不勝、所向披靡,請大家慢慢感受,謝謝合作!

第10篇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762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144位用戶收藏,18人推薦!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的步伐,我們一起前往一號坑吧。面對這龐大軍陣,我想大家腦子里邊一定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吧。這些埋在土里數千年的兵馬俑是怎么發(fā)現的。1974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西亞潘上劃了一個圈。這話怎么說呢,這個故事就要慈寧宮1974年的那個春天說起了。在位于秦始皇陵東側的西楊村里,因春旱缺水,西楊村人決定打幾口井,最后視察地形在西崖畔上劃了一個大圓圈,決定在此打井。那天一位村民挖著挖著,看到土里出現了幾片瓦人碎片,感到好奇之下就繼續(xù)挖,結果又挖著挖著挖出了一個陶俑頭和馬屁股。當時那位村民和他的小伙伴兒們可被驚呆了,有一些有文化的村民感到事情不對,立即聯想到三里之外的秦始皇陵,便立即給縣文化館打了電話。誰能料到這個大圓圈圈住的不是水源,而是秦始皇的浩大軍陣,圈出了一個世界奇跡。所以兵馬俑就是這么被發(fā)現的。

咱們來看看兵馬俑的前三排,站的整整齊齊,他們雖然站在部隊的前邊,但是不戴頭盔,不穿盔甲,驍勇善戰(zhàn),專家分析,前三排是前鋒,他們在古代叫前鋒,在現代叫敢死隊,再時髦點就叫炮灰。跟起后的呢一共是38路車兵、鎧甲兵組成的主體軍陣。大家在這兒看不見戰(zhàn)車了,坑道里邊兒的戰(zhàn)車都是木頭做的,20xx多年了我們只能看到戰(zhàn)車留下的一道道遺跡,所以咱們現在看馬的后邊全是空的。另外咱們還會發(fā)現馬后邊有幾個個子高一點兒戴著帽子的,那就是當官兒的,千軍萬馬中怎樣才能當官呢,其實很簡單。殺的敵人多,立的戰(zhàn)績多就能當官。在冷兵器時代,你想要殺人多,首先就要求身材高大魁梧,想我這樣的身材進去兩三秒就不見了。那么怎么看誰的官兒大呢?從3個方面。第一,帽子越高越精致官越大。第二,將軍肚越大的官越大。第三,鞋尖翹的越高的官越大,趾高氣昂可能就是從這兒來的。

好了,咱們就先講到這兒,大家可以去拍拍照,半個小時后我再給大伙說說當年楚霸王項羽焚燒兵馬俑的故事。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35公里處,它于1979年10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的。已有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更有數百萬計的中外游客不遠千里來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法國總理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tǒng)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地位及藝術價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這位成就一代偉業(yè)的歷史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秦始皇信息

  • 秦始皇導游詞
  • 秦始皇導游詞85人關注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導游員小導,歡迎大家來到秦始皇陵博物院參觀。秦始皇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遺址公園為依托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 ...[更多]

  •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
  • 秦始皇兵馬俑的導游詞59人關注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35公里處,它于1979年10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的。已有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更有數百萬計的中外 ...[更多]

詞大全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