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機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yǎng)制度
為貫徹執(zhí)行國家安全生產的法規(guī),管好用好機電設備,促進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1、為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和工作人員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對礦井機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yǎng)分為月度停產檢修和日常檢查、維修、保養(yǎng)兩種形式。
2、機電科是全礦機電設備管理的業(yè)務主管部門,對全礦機電設備檢查、維修、保養(yǎng)負有組織、協(xié)調、考核、獎懲職責。
3、機電科負責編制全礦每月機電設備停產檢修計劃,參加檢修單位每月20號前或按機電科通知的時間將本月檢修計劃報機電科。日常檢修、保養(yǎng)由各單位按規(guī)定的周期、時間和生產需要進行。
4、檢修主要項目必須由施工單位技術人員編寫安全施工措施,經批準同意,嚴格按措施施工。
5、機電設備的檢查、維修、保養(yǎng),按《國有重點煤礦質量標準化機電標準》要求進行,施工單位和工作人員對檢查、維修、保養(yǎng)質量負責。
6、機電科定期組織對各單位進行設備檢查,檢查設備每次每單位不少于六臺,其完好率應達90%以上,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考核獎罰。
7、定期對機電設備性能進行試驗,及時更換不合格的零部件和整機。
8、因檢查、維修和保養(yǎng)質量而問題造成事故,要分析原因、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第2篇 機電設備運行、維修保養(yǎng)制度
1、各類司機進班后必須對自己管轄的設備進行認真的日常檢查,按規(guī)定對各潤滑部位進行加油。在設備運行期間必須按規(guī)定,認真進行巡回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并做好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匯報有關領導和部門,并按上級指示努力將事故隱患控制在最小范圍。
2、各類司機必須按規(guī)定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交班時認真填寫好交接班記錄,交班時,要把設備的運行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交待清楚,雙方簽字。
3、各崗位的維修電、鉗工必須準備充足的零配件,按機電設備完好標準、質量標準對管轄的設備、纜線進行維修保養(yǎng),努力提高設備完好率。大型固定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要建立健全專門檔案。連續(xù)運轉的大型固定設備,要堅持一臺運行一臺備用的原則,保證備用設備隨時能夠起動運行。
5、各崗位的維修電、鉗工每班不少于三次對自己管轄的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運行設備的維修保養(yǎng)要在有維修保養(yǎng)資格證的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6、機電干部上崗查崗時對機電設備運行、維修保養(yǎng)進行督促檢查。
7、各種設備要制定完善的維修保養(yǎng)制度,按維修保養(yǎng)的時間周期進行維護,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第3篇 機電設備的檢查和管理制度
1、應按規(guī)定正確安裝、使用電器設備,相關人員必須經必要的培訓,獲得相關部門核發(fā)的有效證書方可操作。各類設備均需具備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有效合格證明并經維修部確認后方可投入使用。電氣設備應由持證人員定期進行檢查。
2、電器設備負荷應嚴格按照標準執(zhí)行,接頭牢固,絕緣良好,保險裝置合格、正常并具備良好的接地,接地電阻應嚴格按照電氣施工要求測試。
3、各類線路均應以套管加以隔絕,特殊情況下,亦應使用絕緣良好的鉛皮或膠皮電纜線。各類電氣設備及線路均應定期檢修,隨時排除因絕緣損壞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隱患。
4、未經批準,嚴禁擅自加長電線。各部門應積極配合安全小組、維修部人員檢查加長電線是否僅供緊急使用、外殼是否完好、是否有維修部人員檢測后投入使用。
5、電器設備、開關箱線路附近按照本工程標準劃定黃色區(qū)域,嚴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檢查、排除隱患。
6、設備用畢應切斷電源。未經試驗正式通電的設備,安裝、維修人員離開現(xiàn)場時應切斷電源。
7、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門外,工作場所內嚴禁使用明火。
8、使用明火的部門應嚴格遵守各項安全規(guī)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離人、人離火滅。
9 、場所內嚴禁吸煙并張貼禁煙標識,每一位員工均有義務提醒其他人員共同遵守公共場所禁煙的規(guī)定。
第4篇 機電設備安全管理制度例
機電設備由機動部門統(tǒng)一管理,由經專門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的運轉工操作。
一、機械設備安全管理
1、各種機械設備規(guī)定定期檢修、保養(yǎng),提高設備作業(yè)率和完好率,保證設備安全運轉。
2、設備發(fā)生故障時,必須停機處理。
3、設備防護裝置要完善:
⑴機械設備中的轉動齒輪,傳動皮帶,傳動鏈條,砂輪及接近地面的聯(lián)節(jié)軸、轉軸,皮帶輪、滑輪等,必須裝有牢固的防護罩;經常開啟的防護罩應與機械設備起動的電器開關構成聯(lián)鎖,即開啟防護罩時,設備不能開動。
⑵機械設備的制動器、離合器、限位器及互鎖裝置等,應靈敏可靠。
⑶每臺機床應有單獨的電氣開關,以便隨時切斷電源。
⑷機床工作燈和鉗工臺照明燈的電壓不得高于36伏。
⑸干磨和削鑄等產生粉塵的工作應有吸塵裝置;用油冷卻和電火花機床應有吸霧裝置。
4、有裂紋,裂痕或強度不夠的砂輪,禁止使用,安裝或更換砂輪時,不能用錘敲,以免砂輪發(fā)生裂紋,安裝時砂輪夾緊法蘭盤不能小于直徑的1/2或大于1/2,法蘭盤與砂輪間要墊一毫米的厚紙皮。
5、起重設備:
⑴起重設備必須建立齊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
⑵作業(yè)前和作業(yè)時,必須做到“四檢查”和“二不準”。
“四檢查”即:
⑴檢查行車、葫蘆剎車的可靠性。
⑵檢查行車各部件或三腳架是否牢靠。
⑶檢查鋼絲繩有否損壞,鋼繩卡具是否緊固。
⑷檢查起重物件綁掛是否牢靠。
作業(yè)“二不準”即:
⑴起重物不準跨越人和設備上空。
⑵起重物不準超過葫蘆和行車的設備噸位。
二、電機設備安全管理
1、各種電機設備必須裝有完整的防雷、接地設施,并靈敏可靠。
2、電氣的防爆性能,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定期檢查、調整。
3、各種電機設備不得超負荷運行,并要按期檢修、保養(yǎng)。
第5篇 行政中心機電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區(qū)行政中心機電設備設施管理
設備管理做到'三好','四會','五定'
制定各系統(tǒng)的應急處理方案,有備無患
制定合理的經濟運行方案,提高運行效益,節(jié)能降耗,節(jié)約運行成本
區(qū)行政中心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性現(xiàn)代化物業(yè),其機電設施設備系統(tǒng)復雜,設備裝機容量大,種類多,系統(tǒng)中智能化,自動化程度高。如何保證設備安全運行是整個物業(yè)正常運作的基本條件,所以,機電設備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行政中心機電設備設施特點
區(qū)行政中心機電設備設施系統(tǒng)由兩部份組成:一部份是常規(guī)的機電設備設施,主要有(供配電、中央空調、電梯、給排水等)系統(tǒng)組成;另一部份是智能化設備設施系統(tǒng),主要有電話、網絡、有線電視、火災自動報警,閉路控等系統(tǒng)組成。其特點體現(xiàn)在:
1、涉及專業(yè)面廣,設備先進,現(xiàn)代高新技術運用于其中,對設備管理與維修人員素質要求高;
2、自動化程度高,調試操作復雜,運行管理與維修難;
3、機電容量大,運行成本高,節(jié)能降耗是中心高效運作與管理的關鍵。
二、機電設備管理原則和目標
1、機電設備管理的原則
(1)預防為主,采取日常保養(yǎng)與計劃性維修并重,使之時時處于良好狀態(tài);
(2)做到用好、修好、管理好;維修人員會維修、會使用、會保養(yǎng)、會檢查;定時、定量、定人、定點、定質的方針;
(3)實行操作人員與專業(yè)人員相結合,以操作人員日常維護為主,專業(yè)人員定期處理相結合的原則;
(4)完善設備管理和定期維修制度,制定科學的操作規(guī)程,合理科學的維護計劃;
(5)修舊利廢,合理更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6)規(guī)范供配電維修管理工作,確保中心正常用電。
2、消防、監(jiān)控中心(消防、監(jiān)控室)管理總則
(1)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
(2)值班人員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記錄;
(3)準確、真實、清晰地填寫記錄;
(4)無關人員不準入內,值班人員不做與本工作無關的事;
(5)室內應配備滅火器材,應急燈作備用。
3、設備設施管理目標
通過日常養(yǎng)護與及時的維修,使其時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tài),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物業(yè)的運作效益,確保主要設備的完好率達100%,零、急修及時率達100%。
三、機電設備設施管理維修保養(yǎng)方式
1、日常維護保養(yǎng):主要由操作人員通過日常經驗,用聽、聞、視、摸等方式對設備進行巡檢,利用儀器儀表對主要部位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故障及時處理。操作人員巡視至少兩次,維修技師每周至少檢查一次;
2、一、二級保養(yǎng)采取月檢、季檢的方式:維修技師對設備的局部或全面解體,清洗或更換零部件,每月/季至少進行1次;
2、大修,每年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對主要部件進行維修調試。
四、各系統(tǒng)設備設施的管理要點及措施
1、供配電系統(tǒng)
區(qū)行政中心實行雙回路供電,配備發(fā)電機組的供電方式,主要設備設施有變壓器、高低壓開關柜、應急電源、照明系統(tǒng)等組成。
第6篇 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驗收管理制度
1、礦井上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和10kv及其以下的電氣安裝工程,按《煤礦機電安裝工程質量標準及檢驗評級試行辦法》進行驗收。
2、新安裝的設備在使用前必須由礦機電主管工程技術人員組織有關人員詳細研究說明書內容,并制訂出操作規(guī)程。在使用初期,主管工程技術員要經常檢查其運行情況。
3、新設備安裝必須有安裝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安全規(guī)程和設備說明書要求進行安裝,對隱蔽工程應有工程記錄。
4、施工單位對新設備,或經大修后的設備進行驗收,凡未經檢修好的設備嚴禁繼續(xù)使用。
5、設備安裝完畢后,由機電動力科組織相關業(yè)務部門人員,施工單位及使用單位共同按施工圖與安裝質量驗收標準進行驗收。
6、在設備試運轉驗收中,一般設備空運轉2—4小時,帶負荷運轉24小時無故障,無異常才算合格,特殊設備按相關標準驗收,如發(fā)生故障以及其他遺留問題由安裝單位限期進行處理,合格后方能移交。
7、大型設備或關鍵設備按相關規(guī)定要求進行調試驗收。
第7篇 機電設備回收制度
設備(大型設備除外)停用后必須在一周內回收入庫;對井下在用設備、停用設備和備用設備,不得亂拆、亂卸。
損壞設備必須在三天內回收入庫,以便于及時進行檢修。
使用單位回收的設備必須及時交到機修車間,修理人員要對回收設備進行仔細檢查,做好記錄,開具設備回收單。
大型設備(如:錨桿機、皮帶機等)在停用后,原使用單位或拆除單位必須將設備停放在指定巷道內,在兩邊設置柵欄,需要潤滑的設備,原使用單位要根據潤滑管理制度定期對設備進行潤滑維護;需要升井檢修的大型設備要及時升井檢修,并辦理回收手續(xù)。
第8篇 綜采機電設備管理制度
1、采煤機各部缺油、滾筒缺截齒或損壞截齒齒座,采煤機各部位發(fā)現(xiàn)漏油,對檢修工罰款30元/處。采煤機在割煤過程中掉滾筒,對集體罰款1000元,對責任人罰款50元/次。
2、檢修采煤機時,無防塵、防護措施打開液壓箱,罰款200元/次。
3、凡是水冷運行設備必須先開水后運行,無冷卻水時強行開機者,對責任人罰款100元/次,非質量問題電機燒壞的,每次對集體罰款1000元,召開分析會追究責任并處罰。
4、前、后部運輸機及轉載機出現(xiàn)斷刮板、彎刮板、缺刮板(刮板間距不符合設備要求)現(xiàn)象,對檢修工罰款30元/塊。
5、電纜槽缺連接銷、螺栓,對檢修工罰款20元/個。運輸機(轉載機)斷鏈,對集體罰款500元/次,對責任人罰款100元/次。
6、在采煤機割煤過程中因前部運輸機提前推移運輸機,造成運輸機不平不直而損壞、推斷齒軌啞鈴,對責任人罰50元/處。
7、機頭、機尾減速器缺油,對集體罰款300元/次,對責任人罰款50元/次,液力偶合器充液不平?,對綜采隊罰款200元,對責任人罰款50元/次。
8、采煤機割煤時不用內、外噴霧,對采煤機司機罰款50元/次。對采煤機截割部、運輸機減速器加油以及檢修電器設備時無有效的防塵、防護措施的,對責任人罰款50元/次。
9、對機械需加黃油部位必須按規(guī)定加油,因缺油造成事故的,對集體罰款200元,對包機人罰款50元/次。
10、運輸機(轉載機)各部螺絲松動或缺少,對責任人罰款20元/條。缺連接板,對責任人罰款20元/對。
11、推移運輸機時造成銷子錯口,對責任人罰款50元/次。
12、運輸機飄鏈對集體罰款200元/次。
13、動力電纜被拉斷、擠斷,對集體罰款500元/處,對責任人罰款50元/次。信號控制及照明電纜被拉斷、擠斷或破皮,對責任人罰款50元/處。
14、電機上有浮煤或電機被煤埋住對包機人罰款50元/次。
15、各種電氣設備被泡在水中或無有效防護措施,對包機人罰款50元/臺.次。
16、各種電氣設備的按鈕、手柄、閉鎖不起作用對包機人罰款30元/處。各種保護必須靈敏可靠,整定符合要求,否則對包機人罰款50元。
17、綜采隊嚴格按有關標準及要求對機電設備進行檢修,實行包機制,認真填寫機電設備運行檢修記錄,發(fā)現(xiàn)檢修記錄填寫不規(guī)范或弄虛作假的,對責任人罰款30元/次。
18、設備檢修時發(fā)現(xiàn)故障隱患,必須及時處理,由于不及時處理造成設備損壞的,按設備原值的10%對綜采隊進行處罰。
19、損壞的設備升井后必須及時交設備庫或指定地點(千斤頂類交綜采車間),否則罰款50元/次。由于不及時上交或保管造成設備或配件丟失的對責任單位按配件或設備原值的20%進行罰款。
20、更換的壞伸縮梁、放煤千斤頂?shù)纫讈G失配件必須交上付巷工具室及時集中運走,并例行交接手續(xù)否則發(fā)現(xiàn)一次罰責任單位100元/件。
21、所需配件每月23號以前造計劃報生產科。
22、本制度自下發(fā)之日起由生產技術科監(jiān)督執(zhí)行。
第9篇 某公司礦井機電運輸設備計劃性檢修管理制度
煤礦機電、運輸設備是礦井生產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運行狀態(tài)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礦井的安全生產與高產高效。為認真貫徹執(zhí)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規(guī)范礦井機電運輸設備的計劃性檢修工作,保證機電設備高效、安全運行,特制定《xx公司機電運輸設備計劃性檢修管理制度》。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職責
1、機電副總經理是礦井停產檢修工作的第一責任者,負責檢修工作的總體安排和組織、制定實施方案,掌握總體進度和監(jiān)督安全措施的落實。
2、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檢修安全技術措施,分管副總工程師具體負責組織分管范圍內檢修項目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和審核。
3、分管副總經理是所轄范圍內檢修工作的直接責任者,負責檢修項目安全技術措施的具體落實。
4、機電運輸部負責編制礦井檢修計劃、停產檢修總體措施,組織會審單項檢修項目的安全技術措施。機電運輸部對機電、運輸范圍內的計劃和措施負責。工程技術部對采掘工程范圍內的計劃和措施負責;通防部對一通三防范圍內的計劃和措施負責。
5、調度室是檢修工作的指揮部門,負責檢修工作的調度、協(xié)調、指揮。
6、安監(jiān)部負責監(jiān)督各檢修項目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重大檢修項目必須派人現(xiàn)場盯班。
7、承擔檢修項目的單位,區(qū)(隊)長對本項目的檢修質量和安全施工負直接責任,區(qū)隊技術員負責編制項目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項目施工負責人負責安全技術措施的學習、貫徹和落實,對項目施工全過程的措施落實和檢修質量負責。項目安全負責人對項目的施工安全負責。
二、礦井機電、運輸設備的計劃檢修管理規(guī)定
1、機電運輸設備的檢修按日檢、月檢、年檢方式進行。
2、日檢:全礦每日計劃停產檢修時間:(按每礦實際確定,如規(guī)定12:00-14:00)進行;檢修范圍包括主、副井提升系統(tǒng),井上、下供電系統(tǒng)、煤流運輸系統(tǒng)、采掘生產設備及輔助生產設備、設施的檢修等等。上述檢修時間包括檢修前的準備和檢修后試運轉所占用時間。
3、月檢:全礦每月有計劃停產檢修一天,時間限制在22小時以內;延長檢修時間或增加檢修班次等特殊情況由機電運輸部提出計劃,報機電副總同意、經礦委會研究確定并上報鑫龍公司機電運輸部審批。
4、年檢:礦井每年年底進行一次年度停產檢修,檢修天數(shù)不少于2天,檢修日期定在春節(jié)期間。特殊情況提請礦委會根據實際生產需要研究確定。
5、礦井停產檢修范圍,包括:采、掘、機、運、通各主要系統(tǒng)受檢修影響的區(qū)域以及壓風、清水、通訊等輔助系統(tǒng)的停產檢修。
三、計劃檢修項目的申報
1、日檢項目由各單位根據設備檢修需求自行確定實施,不再上報。
2、月份、年度計劃檢修項目必須申報,各單位申報的檢修項目應突出重點,主要申報因日常檢修時間短無法完成的檢修項目或施工影響安全生產時間較長的項目。
3、能在日常檢修時施工的項目,原則上不得列入月份、年度停產檢修計劃。
4、檢修申報的項目,按照下發(fā)的檢修計劃模板,將項目的名稱、施工地點、檢修項目的主要內容、計劃時間、施工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參加施工的班組、人數(shù)等填寫齊全,經主管隊長簽字后上報機電運輸部。
6、各單位每月15日前上報檢修計劃。機電運輸部于18日前組織有關部室對礦井停產檢修計劃項目預審,審查內容包括各單位檢修項目的時間安排,檢修內容及人員組織是否妥當,并安排、落實各單位上報檢修用的各種材料或備件計劃。
7、各單位10月下旬上報年度檢修計劃的項目,機電運輸部于11月上旬組織有關部室對年底停產檢修計劃項目預審,中旬確定檢修項目并報礦審批,11月下旬報鑫龍公司審核批準。
四、檢修計劃的審定:每月20日前, 機電運輸部組織相關單位召開月份停產檢修預備會。機電副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礦總工程師參加,主持審定礦井計劃停產檢修項目并材料、備件采購計劃。
五、停產檢修計劃的變更:凡列入計劃的檢修項目,必須按計劃完成施工。因生產原因需要調整檢修項目時,由變更單位提出書面申請上報,填寫項目變更原因,時間等相關內容,機電運輸部根據變更項目內容,協(xié)調各有關單位,并報礦領導批準后方可變更。
六、檢修計劃的報送:機電運輸部在礦審定項目后,應立即編制正式計劃,于當月22日前完成審批下發(fā),同步上報鑫龍機電運輸部。
七、檢修項目安全技術措施的管理
1、檢修項目必須“一工一措施”,由承擔檢修任務的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編寫,經會審、簽批后貫徹執(zhí)行。嚴禁多個項目一份措施,嚴禁無安全技術措施施工。
2、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必須符合實際,用詞規(guī)范、語句簡練、表達準確,頁面清晰整潔。
3、安全技術措施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施工時間安排;2).施工勞動組織,確定施工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及參加施工人員;3).施工方法及程序,重大項目應繪制施工網絡圖;4).施工工具及準備;5).工程設備、備件及材料;6).檢修質量要求;7).施工安全措施;8).有關安全系數(shù)計算;9).有關施工圖紙。
4、安全技術措施內容還應包括:施工用的主要材料及備件的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凡項目施工影響供壓風、供水、供電、排水及其它系統(tǒng)的,必須編制停風、水、電申請表,經各生產部室及分管領導簽批同意后執(zhí)行。
5、安全技術措施的審報:措施最少一式四份(分別報送礦調度室、安檢部、主管部室及區(qū)隊自用),由機電運輸部、生產部、通防部、調度室、安檢部、機電副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審批,于每月26日前會審結束。上報公司的措施還要經總經理審批。
6、安全技術措施的宣貫、落實:施工單位至少提前一天組織學習、貫徹項目安全技術措施,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必須認真聽取措施傳達,熟悉施工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項,并簽字備查;兩個以上單位共同施工的項目,相關單位也必須學習措施;未學習措施者不準參加施工。因此造成影響檢修的,對責任人追究責任并給予經濟處罰。
八、檢修項目的施工管理
1、日常檢修項目,檢修負責人要認真填寫日常檢修記錄(或報表等),檢修結束并進行試運轉,無問題后由設備司機(或操作人員)簽字驗收認可,檢修不合格的設備司機(或操作人員)不得簽字驗收。
2、較長時間的檢修項目因故中斷時,所有物件都必須恢復到穩(wěn)定靜止位置,電氣設備停電閉鎖,經項目負責人做全面檢查后方可離開。重新開工時必須由項目負責人做全面檢查,無問題后方可開工。倒班作業(yè)的必須在靜止狀態(tài)下交接班,必須把現(xiàn)場的安全狀況交接清楚。
3、重大檢修項目由機電運輸部和安監(jiān)部分別派人現(xiàn)場盯班監(jiān)督實施。嚴禁兩個互相影響的項目同時檢修。
4、多個單位共同完成一項檢修任務時,由機電運輸部統(tǒng)一指揮,或者由機電礦長指定現(xiàn)場負責人組織檢修工作。
5、各級管理人員對檢修工作的安全、質量都具有監(jiān)督權,但嚴禁越級指揮。
6、本礦的檢修項目由外單位承擔時,必須簽訂施工合同,并由承擔檢修項目的施工單位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經審批后貫徹執(zhí)行。
7、檢修結束后,所檢修設備或系統(tǒng)按規(guī)定進行試運轉,恢復生產必須明確責任人按措施進行,特別是恢復通風的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嚴格落實措施的安全規(guī)定。
九、檢修項目的驗收、總結
1、日檢項目由施工單位自行組織驗收,及時填寫設備檢修記錄、驗收報告存隊備查。
2、月份、年度檢修項目由機電運輸部組織有關單位驗收,并填寫驗收報告,一式兩份,施工單位一份,機電運輸部一份。
3、對檢修項目未按計劃完成施工的單位,機電運輸部組織追查、分析原因,對責任單位、相關人員責任追究并給予經濟處罰。
4、檢修總結:各單位在月份檢修結束三日內,寫出項目檢修總結,一式兩份,機電運輸部、施工單位各一份??偨Y要認真,應包括以下內容:1)、檢修項目的名稱、時間、地點,設備檢修的主要部位;2)、設備檢修的主要內容;3)、檢修中發(fā)現(xiàn)、處理的問題;4)、檢修質量及有關技術數(shù)據;5)、檢修更換的各種配件。6)、本次檢修獲得的經驗或需改進的不足之處。
5、礦井的檢修總結由機電運輸部在五日內完成,并存檔備查。
6、檢修涉及礦井大型固定設備的,設備的檢修技術報告和數(shù)據資料要記錄齊全,及時歸檔;并應及時更新設備檔案中的設備履歷薄及檢修記錄。
十、本管理制度自下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10篇 機電設備安裝維修工作票制度
為確保全廠安全生產,確保污水達標處理排放,確保全廠工作技經指標完成,確保全廠設備完好率達標,明確機電設備行政技術和管理責任,明確機電設備安裝修理責任,明確操作使用保養(yǎng)責任,明確設備配件材料質量采購責任,實行制度化管理和量化考核。
一、工作票的使用:
由科室、各班組操作使用人向生產科捉出維修請求,由生產科長及各專業(yè)技術人員提出安裝維修技術要求,提出實施安全措施。
二、工作票填寫:
根據職能填寫:技術負責填寫第一欄,維修隊長填寫第二欄,操作使用部門填寫第三欄,設備管理填寫第四欄。
三、工作驗收:
根據工作量大小,技術復雜程度,視具體情況,由生產科確定修理和驗收人員。驗收人員:由生產科、維修隊、使用部門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設備管理員共同或部分人員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認可有效。
新設備應符合廠家產品要求,舊設備應完好完整,改造要專業(yè)技術人員簽名認可;記錄存檔。未經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認可,任何人不準改變原設備裝工作的性能。
四、工作責任。
1、生產科長對勞動組織、設備完好率、安全措施實施負責。
2、專技人員對工作技術要求、設備配件、材料數(shù)量質量負責,對安全措施編寫負責。
3、維修隊長對安裝、維修、工期負責,對安裝維修工藝質量、對設備完好率負責,對執(zhí)行安全措施負責。
4、維修工作人員對安裝維修工藝質量,對人身、設備安全負責。
5、操作使用人員對設備完好、整潔、日常養(yǎng)護負責。
6、采購人員對所采購的備品配件的質量、數(shù)量、價格、時效負責。
第11篇 大型機電設備安裝、改造、驗收制度
一、大型機電設備安裝、改造必須按照設備說明書、圖紙、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制訂施工組織措施,并由礦機電礦長簽字。
二、安裝、改造、施工期間,工程技術人員必須現(xiàn)場跟班,對施工過程各類技術參數(shù)(含隱蔽工程)要認真做好記錄,工程結束后資料存檔。
三、工程結束后組織相關業(yè)務部門對改造工程進行驗收簽字,并將驗收資料存檔。
四、所有改造應符合設計要求,達不到設計要求或影響使用的必須返工處理。
五、安裝改造不符合設計要求影響正常使用的,由機電運輸科組織分析,對責任單位罰款500元,并無條件返工處理。
六、設備安裝前機電運輸科、施工單位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本條例。
七、工程移交前,由礦領導組織調度室、機電運輸科、施工單位進行現(xiàn)場辦公,圍繞設備提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并按規(guī)定日期進行整改。
八、對設備驗收提出的每個問題,機電運輸科和相關區(qū)隊都要做好記錄,根據工程需要,按期完成整改,拖延一天罰款200元。
九、在安裝過程中設備有問題應停止該設備的安裝并及時與機電運輸科聯(lián)系,否則后果由施工單位承擔。
十、安裝結束后,安裝單位與使用單位進行現(xiàn)場移交,驗收移交單要經過機電運輸科公證。
十一、設備運行后,凡發(fā)現(xiàn)設備的內在質量出現(xiàn)問題,由廠家負責,其它問題由施工單位負責。
十二、安裝過程一些特殊的設備和配件,由機電運輸科負責制圖,小型配件由施工單位制圖,供應科負責聯(lián)系按圖加工制作。
十三、機電科負責對設備的安裝進行全面的協(xié)調、平衡,及時解決設備安裝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并按時向礦領導和 “調度會”通報進展情況。
十四、機電運輸科負責檢查設備是否按照原定的方案和質量標準進行安裝,設備與工程的關系是否符合原定技術要求,如有出入應及時與安裝單位聯(lián)系,施工單位盡快整改解決。
十五、凡因安裝單位安裝不當,造成設備不能安全運行的,按損失大小對安裝單位進行處罰。
十六、凡在設備驗收過程中無法驗收內在質量的,帶負荷運行后48小時內出現(xiàn)問題影響生產的,按規(guī)定對安裝單位進行罰款。
本制度由機電運輸科監(jiān)督執(zhí)行。
第12篇 機電設備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一、因管理不善、維修不良、操作不當,在運輸安裝機電設備過程中不慎而造成機電事故者,或停止運行影響生產30分鐘以上,造成影響產量50噸以上或損壞設備價值500元以上者均定為機電事故,對此必須加以追查并處理。
二、根據礦機電設備管理情況,機電事故可分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兩類。
重大事故可分為:
1、因機電事故而造成全礦停產8小時以上或損壞大型機電設備的,例如提升絞車、主排水泵、主扇風機、主變壓器等。
2、造成鋼絲繩崩斷而導致跑車,因開車不慎而造成絞車過卷造成重大傷亡和損壞設備的。
3、因失職造成主扇停止送風15分鐘、造成主水泵房進水的、因失職造成全礦停電30分鐘以上的、因失職或違章而造成電氣設備著火或失爆的、因責任心不強而造成電機車碰頭追尾的等,以上幾種情況均列為重大機電事故。
凡因違章作業(yè),違章操作,工作不慎,管理不善造成電機燒毀損壞,如局扇、調度絞車、干式變電器、小水泵、開關、刮板運輸機等較小型的設備均構成一般機電事故。但是一般性的機電事故可根據情節(jié)嚴重性可升級為重大事故。
三、機電事故的統(tǒng)計方法,按“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試行辦法”規(guī)定的施行細則執(zhí)行。由礦調度室負責全礦事故次數(shù)的統(tǒng)計,并上報事故統(tǒng)計、報告整理單等。
四、當發(fā)生機電事故后,首先在調度指揮下進行搶救,盡快恢復生產,并認真追查分析事故原因。
一般性的機電事故,由本單位組織有關人員分級追查,寫出書面報告,單位負責人簽發(fā)處理意見上報機電科或設備庫,由設備庫組織調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性質,做出處理意見后報機電礦長和機電科審批,呈報礦領導進行處理。
對于重大機電事故,由礦安全科出面組織有機電科長參加并結合生產部門、事故單位共同分析追查原因,簽署意見,呈報領導進行處理。對于那些嚴重違犯紀律或故意破壞者,移交公安司法部門處理。
五、事故報告的要求,事故單位必須拿出正規(guī)形式的書面報告,并附有事故責任者書面檢查,報告中要實事求是,要有對事故性質的認識,有事故原因、分析意見、處理意見、預防措施等,呈報有關部門審批。
六、機電科建立事故統(tǒng)計記錄,要經常對全礦設備進行檢查,對于發(fā)生的事故進行認真細致地分析,并針對事故做出積極防范措施。
七、為了防患于未然,當事故發(fā)生后一是要認真分析追查事故,再是對事故的單位負責人和責任者進行嚴肅處理。通過對事故的調查處理,要總結教訓,廣泛發(fā)動群眾,認真學習討論。在工作中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切實杜絕事故的再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