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1566范文網(wǎng) > 23網(wǎng) > 名言名句

柏拉圖教育名言(【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

發(fā)布時間:2022-08-10 14:20:07 查看人數(shù):76

今天給各位分享柏拉圖教育名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

2、名人談教師的名言警句,關于教師招聘的面試名言

3、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與柏拉圖,外國教育史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4、外教史柏拉圖

5、教師招聘作文名人名言,教師招聘考試作文名人名言

6、教育 柏拉圖,教育家柏拉圖

7、教育名人名言教資考試,考編教育綜合教育家名言,必考

8、教育學家名言警句,教育家及其名言

9、教育家的教育名言短文,教育家關于寫作的名言

10、柏拉圖教育思想的哲學依據(jù),關于柏拉圖的教育故事

11、柏拉圖的文藝教育與生命美學——以文本方法來解讀《理想國》視野中的“美”

12、每天一個教綜小知識:柏拉圖

13、簡述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14、經(jīng)典教育名言,穿越時空的愛綜合素質(zhì),

【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

原始鏈接

共和國

柏拉圖著

翻譯:張

譯林出版社;

-

正文約5500字;括號里的純數(shù)字和大寫字母是原書標簽,很容易找到字;

在標題文字后添加:添加黑色加粗的文字;

目錄:楊遠平。

摘要:

可以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最后看到的,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最終看到的,就是善的觀念。。。的確,它是一切事物正確而美好的原因,也就是在可見世界中創(chuàng)造光和光源的人,它是可感世界中真理和理性的決定性來源。任何一個在私人或公共生活中能夠理性行事的人,一定是看到了善的理念。(245頁)

有腦子的人都會記得,眼睛有兩種失明,是由兩種相應的原因造成的:一種是從亮處到暗處,一種是從暗處到亮處。任何有頭腦的人也會相信同樣的事情會發(fā)生在靈魂身上。

學歷并不是某些人在職業(yè)中所宣稱的。他們聲稱,他們可以向他們的靈魂灌輸他們以前沒有的知識,好像他們可以將他們的視力放入盲人的眼睛中。(246頁)

有一種壞人通常被描述為聰明的。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眼睛有多銳利?他們的靈魂很小,但對于那些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東西,他們的視力足夠敏銳。他們的“小”不在于視力差,而在于視力被迫為惡服務。結(jié)果是,他們的視力越敏銳,他們就越會作惡。(247頁)

我們的立法不是為了城邦中任何一個階級的特殊幸福,而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幸福。(248頁)

事實是:在那些被指定為統(tǒng)治者的人對權力最不熱心的城邦里,一定有最好的、最穩(wěn)定的管理,而在那些有相反統(tǒng)治者的城邦里,管理一定是最差的。'

如果未來的統(tǒng)治者是一些缺乏個人福利的窮人,那么當他們投身于公共服務時,他們想到的只是攫取自己的利益。如果國家被這樣的人統(tǒng)治,就不會有好的管理。因為,當主權成為競爭的對象時,這種自相殘殺的競爭往往既摧毀了國家,也摧毀了統(tǒng)治者自己。(249頁)

我們只是不想讓熱愛權力的人掌權。否則,對手之間就會打起來。

除了那些最懂得如何讓國家得到最好管理的人,那些有其他報酬,過著比政治生活更好的生活的人,你還能強迫他們中的哪些人負責守衛(wèi)城邦?(第250頁)

第七卷(1)

教育(啟蒙)——囚徒洞穴的隱喻

P242

蘇:接下來,我們把受過教育的人和沒受過教育的人的本性對比一下以下幾種情況。(514)讓我們想象一個洞穴般的地下室,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面,讓和洞穴一樣寬的明亮光線射進來。有些人從小就住在這個山洞里。(b)他們的頭、脖子、腿和腳都被綁著,不能走路或轉(zhuǎn)頭,只能向洞的后墻望去。讓我們想象一下,他們身后的遠處有什么東西在燃燒,發(fā)出火光。在火光和囚犯之間,洞穴上方有一條路。路邊建了一堵矮墻。矮墻的作用就像是木偶表演者在自己和觀眾之間設置的一道屏障。他們把木偶舉在柵欄上方進行表演。

g:我看到了。

蘇:接下來,讓我們想象一些人拿著各種各樣的器具翻墻走在墻后。(515)一些人拿著用木頭、石頭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假人和假獸。而這些路人,你可以預料到,有的在說話,有的沒有。

你在談論一個奇怪的比喻和一些奇怪的囚犯。

蘇:不,他們是一些和我們一樣的人。告訴我,除了對面洞壁上火的影子,你認為這些囚犯還能看到自己或同伴的什么?

g:如果他們的頭和脖子一輩子都被限制轉(zhuǎn)動,他們怎么能看見別的東西呢?(二)

P243

蘇:所以,后面路上的人拿著過去的東西。犯人除了自己的影子還能看到別的嗎?

高:當然不是。

蘇:那么,如果囚犯們可以互相交談,你不認為他們會得出結(jié)論,當他們談論他們看到的影子時,他們正在談論真實的東西本身嗎?

g:肯定是。

蘇:還有,如果有路人發(fā)出聲音,引起犯人對面洞壁的回聲,你不覺得犯人會斷定是對面洞壁上的影子在動嗎?

高:他們肯定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蘇:所以,毫無疑問,這種人是不會認為除了影子之外還有其他現(xiàn)實存在的。

高:毫無疑問。

蘇:所以,請想象一下,如果他們被釋放,他們的錯誤被糾正,他們會怎么樣。如果他們中的一個人從枷鎖中被釋放出來,被迫突然站起來,轉(zhuǎn)身,走來走去,抬頭看著火光,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他在做這些動作時會感到疼痛,而且,因為他眼花繚亂,他看不到那些他只看到影子的物體。如果有人告訴他(d)他以前看到的完全是假的,現(xiàn)在他被扭曲成一個更真實的物體,他更接近現(xiàn)實,他看到的更真實,你覺得他會怎么說?你不覺得如果有人把墻上所有的東西都給他看,強迫他說出那是什么,他會不知道說什么,會認為過去看到的影子比現(xiàn)在看到的實物更真實嗎?

g:真實多了!

蘇:如果他被迫看著火本身,他的眼睛會感到疼痛,他會轉(zhuǎn)身走開。(e)他還是會逃向那些他看得清楚,真的認為比別人所指的實物更清晰、更真實的圖像。不是嗎?

高:會發(fā)生的。

P22

蘇:此外,如果有人把他拖上一個陡峭崎嶇的坡道,直到把他拖出洞穴去看外面的陽光,中途不讓他回去,他會對被迫這樣走路感到非常痛苦和惱火(516);當他來到太陽面前時,他會覺得金星在他面前跳來跳去,以至于他看不到任何現(xiàn)在被稱為真實的東西。你不覺得會這樣嗎?

g:哦,你不可能一下子全看到。

蘇:所以,我認為如果他想在洞穴外的高處看東西,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大概首先看影子最容易,其次容易看人和其他東西在水中的倒影,再次容易看事物本身;(b)經(jīng)過這一切,他大概覺得在晚上觀察天象和天空本身,看到月光和星光,比白天的太陽和陽光更容易。

g:當然可以。

蘇:這樣,我想,他終于能夠直接看著太陽本身,看到它的真相,這樣他就可以在它原來的地方看到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通過水中的倒影或影像,或者其他任何媒介中顯示的影像來看。

高:這是肯定的。

蘇:那么他大概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它造成了季節(jié)的交替和年齡的循環(huán),以及(c)是太陽主宰了可見世界的一切,這就是他們在過去通過一些曲折看到所有那些東西的原因。

高:顯然,他很可能會得出這個結(jié)論。

蘇:如果他回憶起自己當初的窯洞,當時的智力水平,還有被囚禁的朋友,你不覺得他會為自己的改變感到慶幸,為朋友感到惋惜嗎?

g:真的會的。

蘇:如果在囚犯中進行了某種選舉,一些人在選舉中贏得了榮譽,(d)那些對歧視敏感,能夠最好地記住過去圖像的通常順序,從而能夠最好地預測接下來會出現(xiàn)什么圖像的人,已經(jīng)得到了獎勵。(p245)你覺得這個解放了的人還會再熱衷于這種獎勵嗎?他會不會嫉妒那些被囚犯尊重的人,成為他們的領袖,和他們爭奪那里的權力地位?還是像荷馬說的,寧愿做窮人的奴隸活在世上受苦,也不愿意和囚犯同流合污,過他們的生活?(五)

P245

高:我想他寧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再次像囚犯一樣活著。

蘇:如果他回到墓穴,坐在原來的位置,你認為會發(fā)生什么?因為他突然離開了太陽,進了地穴,他的眼睛不會因為黑暗而變瞎嗎?

高:肯定是這樣。

蘇:這時候他的視力還很模糊,還沒來得及適應黑暗——用不了多久就又適應了。(517)如果有人借此機會要求他和那些總是被關在地穴里的人一起承擔“評價形象”,他不會被嘲笑嗎?人家不會說他上了頂,回來眼睛就破了。他們不會說連想上去都不值得嗎?如果有可能抓住并殺死那個要釋放他們并把他們帶到那里的人,他們難道不會殺了他嗎?

高:他們肯定會的。

蘇:親愛的格勞肯,現(xiàn)在我們必須把這個比喻應用到上面提到的所有事情上,把地穴細胞比作可見世界,把火光比作太陽的力量。(b)如果你把從地穴到上層世界的上升過程和在上面看到的東西與靈魂到可知世界的上升過程聯(lián)系起來,你就會理解我的這個解釋。既然你急于聽我解釋。至于這個解釋本身對不對,只有天知道了。但無論如何,我認為在可知的世界里,最不應該看到的,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最終看到的,是善的觀念。(c)一旦我們看到了它,我們一定會得出以下結(jié)論:它確實是一切正確的和美好的事物的原因,即可見世界中光和光源的創(chuàng)造者,它本身是可感世界中真理和理性的決定性來源;任何一個在私人或公共生活中能夠理性行事的人,一定是看到了善的理念。

P246

高:據(jù)我所知,我同意。

蘇:那么,來同意我的看法吧,看到下面這些也不要驚訝:達到這種境界的人都不愿意做瑣碎的事情,而且(d)他們的內(nèi)心總是渴望留在高處的現(xiàn)實世界里。如果我們的比喻恰當,這種情況應該不足為奇。

g:難怪。

蘇:此外,如果有人從神的觀察回到人事;當他看不見東西,還沒有足夠適應黑暗的環(huán)境時,(e)他被迫在法庭或其他地方與他人爭論正義的影子或產(chǎn)生影子的偶像,爭論從未見過正義本身的人頭腦中的正義概念。如果他這樣做的時候,樣子很丑,行為很可笑,你覺得奇怪嗎?

g:一點也不奇怪。

蘇:(518)不過,有腦子的人都會記得,眼睛有兩種失明,是由兩種相應的原因造成的:一種是從明處到暗處,一種是從暗處到明處。任何有頭腦的人也會相信同樣的事情會發(fā)生在靈魂身上。當他看到一個沒有思想的靈魂是盲目的,看不清事物時,他不會嘲笑它。他會考察靈魂的視覺是因為離開了更光明的生活而被不習慣的黑暗所喪失,還是因為離開了無知的黑暗而進入了更光明的世界。(b)較大的光線使其失去視力?所以他會認為一種經(jīng)歷和人生道路是幸福的,另一種經(jīng)歷和人生道路是貧窮的;如果他要笑,從下到上的那種還不如從上到下的那種可笑。

高:你說的很有道理。

蘇:如果這是正確的,那么我們必須對這些事情有以下看法:教育實際上并不是一些人在他們的職業(yè)中聲稱的那樣。他們聲稱(c)他們可以向他們的靈魂灌輸他們以前沒有的知識,好像他們可以把他們的視力放進盲人的眼睛里。

P247

g:他們確實說過一次。

蘇: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爭論表明,知識是每個人靈魂中的一種能力,每個人用來學習的器官就像眼睛?!劬υ诓桓淖?nèi)矸较虻那闆r下,無法離開黑暗,轉(zhuǎn)向光明。同樣,靈魂作為一個整體必須遠離變化的世界,直到它的“眼睛”能夠積極地看待現(xiàn)實,看到所有現(xiàn)實中最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善。是這樣嗎?

g:是的。

蘇:所以這方面可能有一個靈魂轉(zhuǎn)向的技巧,就是一個讓靈魂盡可能輕松有效地轉(zhuǎn)向的技巧。它不是在靈魂中創(chuàng)造視覺,而是肯定靈魂本身是有視覺的,只是認為它不能正確把握方向,或者說不是在看正確的方向,所以想盡辦法讓它轉(zhuǎn)向。

g:有這個本事是有可能的。

蘇:所以,靈魂的其他所謂美德,看起來和肉體的優(yōu)點很接近。身體的優(yōu)點真的不是身體固有的,而是后天的教育和練習培養(yǎng)出來的。(e)但心靈的優(yōu)點似乎有一個更神圣的性質(zhì),這是永遠不會失去它的能力;根據(jù)采取的方向,它可以變得有用和有益,也可以變得無用和有害。(519)有一種壞人,通常說他聰明。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眼睛有多銳利?他們的靈魂很小,但當涉及到吸引他們注意的事物時,他們的視力足夠敏銳。他們的“小”不在于視力差,而在于視力被迫為惡服務。結(jié)果是,他們的視力越敏銳,他們就越會作惡。

①“小”字的意思,類似于我國所謂“君子小人”中的“小”。

高:是真的。

蘇:但是,假設這部分靈魂從小就被磨煉過,似乎卸下了包袱,這是這個變化的世界所固有的。(二)正是肉欲的放縱,拖垮了人的靈魂視野,使人只能看到下面的東西,如貪食,這是攀附于人的?!僭O包袱已經(jīng)卸下,一些人的靈魂的這同樣的一部分已經(jīng)轉(zhuǎn)向真理,他們看真理的時候會有同樣敏銳的視力,就像現(xiàn)在看他們所面對的事物一樣。

P248

高:很有可能。

蘇:那么,那些沒有受過教育,不知道真相的人,那些被允許終生從事知識研究的人,是沒有能力治理國家的。這個結(jié)論不對嗎,而且是上述理論的必然結(jié)論?因為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公共和私人活動都集中在一個人生目標上;知識分子不會主動去做什么實際的事情,而是想象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世界,進入了天堂。

高:好的。

蘇:因此,我們作為這個國家的締造者的職責,(d)是迫使最優(yōu)秀的靈魂達到最高的知識,看到善并上升到那個高度;而當他們達到了這個高度,看夠了,我們就不會讓他們做現(xiàn)在允許他們做的事情了。

高:你是什么意思?

蘇:呆在上面,不要再下去找囚犯了。與他們分享榮譽,無論是大是小。

你的意思是當他們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時,我們應該讓他們過更差的生活嗎?

VE:朋友,你又忘了,我們的立法不是為了城邦任何一個階層的特殊幸福,而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幸福。它使用說服或強制手段使所有公民相互協(xié)調(diào),并使他們分享他們能夠為集體提供的利益。(520)而它在城邦中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人,它的目的是不讓他們走自己的路,把他們團結(jié)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城邦公民集體。

g:我忘了。你說得很對。

P249

蘇:那么,格勞肯,你必須看到我們不會對我們中間的哲學家不公平;只是我們迫使他們關心和保護其他公民。我們會告訴他們:“其他國家出生的哲學家有理由拒絕參加艱苦的政治工作,因為他們完全是自發(fā)的,而不是政府有意識培養(yǎng)的;(二)理直氣壯,凡是自力更生但沒有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都不欠任何人的情,所以不急于報答培養(yǎng)出來的恩情。但是我們已經(jīng)訓練你們——為了你們自己和這個城市的其他公民——成為蜂后和蜂巢的領導者;你接受了比別人更好更完整的教育,有更大的能力參與兩種生活。所以你們每個人在輪班的時候都要下去和別人一起生活,習慣了看模糊的影像。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習慣了,你會比他們看得更清楚,你就能辨別不同的影子,知道它們反映的是什么,因為你看到了真善美的真相。所以,我們的國家會被我們和你們管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像今天大多數(shù)國家那樣渾渾噩噩。(d)會被那些為了影子而互相爭斗,為了權力而互相爭吵的人統(tǒng)治——被視為最大的好人。事實是:在那些被指定為統(tǒng)治者的人對權力最不熱心的城邦里,一定有最好的、最穩(wěn)定的管理,而在那些有相反統(tǒng)治者的城邦里,管理一定是最差的?!?/p>

①哲學生活和政治生活。

高:當然。

蘇:那么,當我們的學生聽到我們的話時,他們還會不服從,拒絕在輪到每個人值日時分擔管理國家的辛苦嗎(當然,另一方面,他們?nèi)匀槐辉试S大部分時間住在一起)?

g:拒絕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要求正義的人伸張正義。(e)然而,與每個國家目前的統(tǒng)治者相反,他們必須把擔任公職視為一件義不容辭的事情。

蘇:因為,事實上,親愛的朋友們,只有當你能為你未來的統(tǒng)治者找到比統(tǒng)治國家更好的生活,(521)(p250)你才能擁有一個管理良好的國家。因為,只有在這種國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統(tǒng)治。當然,他們不是富有黃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種美好而智慧的生活。如果未來的統(tǒng)治者是一些缺乏個人福利的窮人,那么當他們投身于公共服務時,他們想到的只是攫取自己的利益。如果國家被這樣的人統(tǒng)治,就不會有好的管理。因為,當主權成為競爭的對象,(b)這種自相殘殺的競爭往往既摧毀了國家,也摧毀了統(tǒng)治者自己。

P250

g:這再正確不過了。

蘇:除了真正的哲學生活,你還能舉出什么可以鄙視政治權力的?

g:我真的提不出來。

蘇:但我們只是想讓不愛權力的人掌權。否則,對手之間就會打起來。

蘇:那么,除了那些最懂得如何讓國家得到最好管理的人,那些有其他報酬,過著比政治生活更好的生活的人,你還能強迫他們哪些人負責守衛(wèi)城邦?

g:沒有別人了。

維克:那么,你希望我們研究以下問題嗎?這種人才怎么培養(yǎng)?如何把他們帶到上面的光明世界,讓他們像故事里的人一樣從地上升到天上?

蘇:好像不像游戲里轉(zhuǎn)殼那么容易。這種心靈從朦朧的黎明轉(zhuǎn)到真正的大白天,上升到我們所說的真正的哲學現(xiàn)實。

蘇:那么,我們不應該研究什么樣的知識有這種能力嗎?

g:當然可以。(四)

(未完待續(xù))

作者簡介

柏拉圖(希臘語:π λ τ ν,約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又譯為柏拉圖(希臘語:π λ τ ν),古希臘哲學家,是整個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名字的由來:柏拉圖的原名是阿里斯托斯(Aristo Russ),但為什么改名為“柏拉圖”?追根溯源,阿里斯托斯(Aristo Russ)從小體格健壯,胸肩寬闊。所以體育老師給他取名柏拉圖,在希臘語里是“寬廣”的意思。后來柏拉圖的名字被引申,流傳至今。柏拉圖出生于雅典,年輕時師從蘇格拉底。

蘇死后,周游列國,在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xiàn)自己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失敗后,他逃回雅典,在一座體育館附近建立了一所學院,名為阿加爾德學院。之后,他教書40年,直到去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共和與法律》中。

【MBA智庫百科(--

穆璐

柏拉圖論正義...一

第一卷.....一

第二卷......39

第三卷...74

第四卷...120

第五卷...159

第六卷...203

第7卷...242

第八卷...377

第九卷.....312

第10卷...343

索引...379

地名索引之一...389

地名索引2...395

===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我照著神為你們所給我的管家職分,作了教會的仆人,為要完成神的道,就是萬代以來隱藏的奧秘。這奧秘的事已經(jīng)向他所有的圣徒顯明了。(歌羅西書1:25-26新譯本)

我受了神的委托,作了神的仆人,要把神的話完全地告訴你們,就是這奧秘的事,已經(jīng)隱藏了世世代代,現(xiàn)在卻向主的子民顯明出來。(歌羅西書1:25-26)

INCHRIST

名人談教師的名言警句,關于教師招聘的面試名言

教學招聘中經(jīng)常被檢驗的30句名言。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教師是世界上最光榮的職業(yè)。'-夸美紐斯

3.'教育是向全人類教授一切的藝術.'-夸美紐斯

4.“很多老師常常忘記自己應該是教育者,而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加里·寧

5.“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綿一樣,從人們的生活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yōu)秀的東西貢獻給學生”——加里寧

6.“問盡可能多的人,尊重盡可能多的人?!瘪R卡連柯

7.“如果你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把他們培養(yǎng)成任何一種人,或者醫(yī)生、律師、商人和領袖,甚至乞丐和小偷?!?華生

8.“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

9.“我們敢說,我們每天見到的人,十分之九是由他們的教育決定的?!?洛克

10.'除了教育工作計劃和課時工作計劃,教師不制定任何其他計劃.'-蘇霍姆林斯基

11.“植物的形態(tài)是因為培養(yǎng),人的行動是因為教育。”-盧梭

12.“我想不出任何沒有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認可任何沒有教育的教學。”-赫爾巴特

13.“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

14.“一個壞老師泄露真理,而一個好老師教人們發(fā)現(xiàn)真理”——斯圖爾特

15.“知識就是美德?!?蘇格拉底

16.“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17.“人類是天生的群居動物?!?亞里士多德

18.“幸福是至高無上的善?!?亞里士多德

19.“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柏拉圖

20.'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jīng)驗開始。'——杜威

21.“教育過程除了自身之外沒有其他目的;是它自己的目的?!薄磐?/p>

22.“人類的學習似乎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像發(fā)現(xiàn)一樣,這是一個盡可能探索情況的機會。”布魯納

23.“如果我們想要展望對學校來說特別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問一問如何訓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發(fā)現(xiàn)和尋找問題?!辈剪敿{

24.“把所有的知識教給所有的人?!?夸美紐斯

25.“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法國)愛爾維修

26.“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格,培養(yǎng)學生抵制誘惑、戰(zhàn)勝誘惑的能力。“——馬卡連柯

27.'所有的知識都始于感官的感知.'-夸美紐斯

28.“頻繁的學習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概念。“——布魯姆

29.“只有集體和老師首先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蘇霍姆林斯基

30.'對你所學的東西的興趣可能會成為學習的動力.'贊科夫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與柏拉圖,外國教育史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師從蘇格拉底8年,主要的教育著作是《理想國》,其中柏拉圖精心設計了一個他心目中的理想國,并為這個理想國的實現(xiàn)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計劃。

記住——回憶烏托邦

記憶=學習就是記憶。

柏拉圖認為,所謂的知識、真理不是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識,而是對理念世界的認識。認識理念世界不能靠感覺,感覺只能提供錯誤的認識,認識理念世界主要靠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他認為從感性的個別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的知識,只有通過感性事物引起思維、認識共相,才能達到對真理的把我。強調(diào)理性思維,追求共相、本質(zhì),這個本來深刻的見解被當作了唯心主義解釋,他把思維、共相看成與外界無關的、存在于人的靈魂內(nèi)部的東西。他說人在出生以前已經(jīng)獲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識,當靈魂依附于肉體降生后,這些已有的知識被遺忘了,但遺忘是短暫的,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接觸感性的事物,才重新“回憶”起已被遺忘的知識?!罢J識就是回憶”,“一切研究、一切學習不過是回憶罷了”。人的靈魂是永恒的不變的,學習并不是從外部得到什么知識,它只是回憶靈魂中已有的知識?!盎貞浾f”是對蘇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20教育學考研Q群:)

理想國=理想國的教育觀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設計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國家,并且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計劃來實現(xiàn)這個理想國家。

1。關于共和國

柏拉圖認為,一個完美的社會和國家必須由三部分組成:統(tǒng)治者(哲學之王)、士兵、工人、農(nóng)民和商人。統(tǒng)治者是那些照顧整個國家并妥善規(guī)劃其政治事務的人。他們是金子,有智慧的美德,最適合做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軍人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保障者,他們是白銀,心中有著最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美德,最適合做國家的助手。工農(nóng)是供給者,銅鐵,心中最有欲望成分,有中庸之德,最適合體力勞動供養(yǎng)賢哲勇武。理想國的三個階級的人都應該服從自己的本性,各司其職,互不干涉,這樣整個國家才會充滿正義。智慧、勇氣、節(jié)制和正義是理想國家的四大美德。

2.共和國的教育理念

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人們認為,烏托邦的建立和維持主要是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的。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統(tǒng)治者、士兵、工人、農(nóng)民、商人。培養(yǎng)各自的技能和能力,挖掘各自靈魂的特質(zhì)。教育應該由國家集中管理,私立學校應該取消,對所有公民實行義務教育。其教育觀有兩個特點:以人才教育為中心,是一種以培養(yǎng)國家領導人為目的的領導教育;實行層層考核、層層淘汰,確保少數(shù)體、智、德各方面優(yōu)秀的人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者。

柏拉圖充分肯定了教育對人的塑造作用,系統(tǒng)論述了教育與政治、教育與智力發(fā)展的關系。他強調(diào)男女平等,提出了廣泛的教育內(nèi)容(算術、幾何、天文、音樂),智者三藝合稱為“七藝”。此外,他還提出了各自學科的作用。(20教育考研Q群:)

柏拉圖較早地提出了理性、情感、心靈、意志等心理學的概念范疇,確立了后世的思維范圍。同時,他重視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將哲學王的培養(yǎng)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①對男孩女孩的公民教育從音樂和講故事開始,內(nèi)容要健康。然后經(jīng)過2-3年的體育鍛煉,鍛煉自己勤勞勇敢的性格。

②10歲以后的男孩和女孩被送到農(nóng)村接受教育,學習內(nèi)容是初步的閱讀、寫作、計算、唱歌和音樂。1歲進入體操學校,學習五項運動,體操、露營、射箭等。16-17歲,第一次考核以勇敢為主。好的會繼續(xù)學業(yè),不好的會成為農(nóng)場工人。

③ 17-20歲:進入國家高等軍事學?!癊verby”團,接受專業(yè)軍事教育。這個階段是軍事教育階段,主要學習音樂、體操、算術、天文。在這個階段,需要進行第二次評估,標準是理性。少數(shù)優(yōu)秀者繼續(xù)學習,其余進入軍營當兵。

④ 20-30歲,這個階段的目的不是為了實用,而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為哲學家做準備。學習更高層次的算術、幾何、天文、樂理、哲學。30歲第三次考試以理性為標準,優(yōu)秀者繼續(xù)學業(yè),其余者充當一般國家官員,幫助哲學家治國。

⑤ 30-35歲:學習高等哲學和辯證法。辯證法是哲學的最高階段,是指導人類認識善與德的最高概念的科學。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你就可以執(zhí)政了,但是你要一邊執(zhí)政一邊學習。50歲的時候,你會成為哲學之王。

《理想國》中的教育觀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因素有:國家重視教育;教育與政治相結(jié)合;高度評價教育對人的塑造作用;重視體育鍛煉;提出“四藝”之學,即算術、幾何、天文、樂理之學;首次提出將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強調(diào)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教育中的男女平等;重視早期教育;倡導課程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jié)合,凈化教育內(nèi)容;反對強迫學習;把合理引導欲望作為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務。而在柏拉圖的理想國里,過于強調(diào)教育的一致性,用一種僵化的模子來塑造人,忽視了個性的發(fā)展。此外,他拒絕改變,讓體育和音樂翻新。柏拉圖認為,體育音樂的易變會導致兒童產(chǎn)生厭新厭舊的心理,進而追求一種奇怪的生活方式,從而對其他政治和法律產(chǎn)生不同的要求,這將危及奴隸主國家的政權,給國家?guī)砦:Α?/p>

外教史柏拉圖

柏拉圖

古希臘哲學家和教育家盧梭的《理想國》、《愛彌兒》和杜威的《民主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1學習就是記憶。

柏拉圖強調(diào)理性思考,追求一般和本質(zhì)。他把思維和共性視為與外界無關,存在于人的靈活的內(nèi)在。他認為,人在出生之前就已經(jīng)獲得了萬物的知識,當他們靈活地依附于物體時,這些知識就被遺忘了。通過觸摸感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回憶起過去的事情。

2烏托邦的教育觀:

理想國設計理想國必須由統(tǒng)治者(哲學王)、士兵、工人、農(nóng)民、商人三部分組成。

智慧、勇氣、節(jié)制和正義是烏托邦中缺失的四樣東西,需要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

①教育目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哲學家和政治家——哲學王。

最終目的是讓“靈魂轉(zhuǎn)向”,看到問題的落腳點,改變世界觀。教育要培養(yǎng)人從可見的世界上升到可知的世界,從不斷變化的感性世界轉(zhuǎn)過來,看到真理和本質(zhì),認識最高的理念——善。

②教育功能:培養(yǎng)合格人才、統(tǒng)治者、士兵、工人、農(nóng)民、商人。教育由國家集中管理,私立學校被廢除,所有公民都被迫上學。教育的概念:1。以人才教育為中心,以培養(yǎng)國家領導人為宗旨。2.實行考核,層層篩選,確保少數(shù)在體、智、德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人成為統(tǒng)治者。

③教育內(nèi)容:強調(diào)男女平等,提出廣泛的教育內(nèi)容,智者三藝合稱為七藝。

④教育體系:較早提出理性、情感、心智、意志等心理學概念。哲學王的培養(yǎng)分為五個階段。

(1)學前教育:重視早期教育。教育由國家控制,國家建立幼兒教育機構。它最早提出“在游戲中學習”

(2)通識教育:以情感教育為主,重視音樂和體育。6歲后,男孩和女孩進入國家創(chuàng)辦的小學,重點是閱讀、寫作、算術、音樂和體育。

(3)高等教育:①:意志教育階段,以軍訓和“四藝”為主。

②:開發(fā)智慧階段,重點學習辯證法,然后大部分年輕人成為官員。

③繼續(xù)讀書,成為國家的重要官員。

④:哲學之王,五十歲左右,指揮戰(zhàn)爭后在哲學方面有高級造詣,可作為國家領導人。

(4)男女教育平等:柏拉圖認為男女應該接受同樣的教育,從事同樣的職業(yè)。

評價:體現(xiàn)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育與政治的結(jié)合,高度重視教育對人的塑造作用。重視體育,將“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納入教學科目。首次提出考試席位選拔人才的手段。強調(diào)男女平等,身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重視早期教育,結(jié)合家庭課程實踐。反對強迫學習。

缺點:過于強調(diào)一致性,用刻板的模板塑造人,忽視個性發(fā)展,拒絕改變,認為改變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教師招聘作文名人名言,教師招聘考試作文名人名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yè)。'-夸美紐斯

30.'對你所學的東西的興趣可能會成為學習的動力.'贊科夫

教育 柏拉圖,教育家柏拉圖

一.生活經(jīng)歷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 347)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出生在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少年時接受良好教育,參加騎兵軍訓,熱愛運動,學習繪畫,寫詩寫悲劇。柏拉圖從20歲就開始聽蘇格拉底講圖形。蘇格拉底死后,為了避免受到牽連,柏拉圖離開雅典,開始了長達12年的旅行生涯。

公元前387年,為了建立自己的理想國,柏拉圖跑到西西里的西拉古城,試圖說服統(tǒng)治那里的暴君建立一個由哲學家管理的理想國。暴君的回答是把柏拉圖當奴隸賣了。后來他的朋友花了很多錢把他贖回來。

柏拉圖回到雅典,建立了一個學院。該園以古希臘英雄阿加爾德學院命名,園門口寫有“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nèi)”的字樣。此時柏拉圖40歲。他煞費苦心地管理學院。在接下來的40年里,除了兩次去西西里,他其余的時間都在這里教書和學習。學院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靈活多樣,廣泛采用蘇格拉底會話法。柏拉圖在這里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生,包括亞里士多德。許多關于柏拉圖教育的理論認識都是在這里形成和發(fā)展的,他的大部分著作也是在這里完成的。它成為當時希臘的哲學和科學中心,對中世紀大學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學院被認為是雅典第一所永久性高等教育機構,是柏拉圖對世界教育史的巨大貢獻。

第二,哲學

柏拉圖是一個客觀的理想主義者。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無法從感性的事物中獲得的。哲學和教育的任務是跨越多變的感性世界,把焦點放在永恒的理性世界。同時,柏拉圖受到畢達哥拉斯靈魂不朽思想的影響,相信輪回轉(zhuǎn)世,認為肉體只是靈魂的容器,只有靈魂才是永恒的。他把自己所有的哲學觀點和政治觀點結(jié)合起來,提出了兩個世界的理論。他認為世界由概念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組成。觀念的世界是真實的、永恒的,而現(xiàn)象的世界是虛幻的、不穩(wěn)定的。理念是真正獨立存在的“實體”,是永恒的、完美的,是變幻無常的現(xiàn)象世界的根源。超越現(xiàn)實的先天存在的觀念世界是本體的、初級的,而現(xiàn)象世界只是觀念世界的影子或復制品,是次級的。人們想知道的是一個由觀念組成的觀念世界。理解不是對物質(zhì)世界的感受,而是對觀念世界的記憶。學習就是回憶人們頭腦中固有的觀念。柏拉圖把回憶頭腦中固有知識的過程,看作是一個教育和啟發(fā)的過程。

三。代表作品

柏拉圖的代表作是《理想國》。是一本討論政治和教育的書,也是最早烏托邦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這本書用了大部分篇幅來闡述它的教育思想。它甚至被盧梭視為一本教育性的書:“這本書不是那些只憑書名判斷的人所想象的政治書;它是最好的教育論文,從來沒有人寫過這樣的論文。”《理想國》被認為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里把人分為三類:哲學家、軍人、勞動者。哲學家是奴隸主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上帝用金子做的,具有智慧和理性。士兵,上帝用銀做的,是奴隸主國家的保衛(wèi)者,社會秩序的維護者,具有勇氣和意志的品質(zhì)。工人是上帝用銅和鐵做的,包括工匠和農(nóng)民,他們有節(jié)制的品質(zhì)。社會最底層的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不屬于以上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的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理想國。但要實現(xiàn)理想國,柏拉圖認為這些人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有通過教育,人們才能成為“理性的人”。

四。論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在柏拉圖看來,教育是改造人性、培養(yǎng)德性、實現(xiàn)理想國的唯一手段。教育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重要工具。理想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有賴于這個國家的教育,有賴于國家對每個公民的教育。所以柏拉圖強調(diào)教育應該是國家的責任,國家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為公民建立完整的教育結(jié)構,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在這里,柏拉圖將教育與政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觀點是有價值的。

出于教育的目的,柏拉圖認為,理想的國家除了需要士兵和體力勞動者之外,還需要哲學家。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先天素質(zhì),所以我們不能給所有的人同樣的教育。他把哲學家的修養(yǎng)放在第一位,因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好壞取決于哲學家。如果他們是理性的,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他們可以使國家達到理想的狀況,并日益繁榮。柏拉圖認為,對他人的培養(yǎng),雖然也是教育的任務,但永遠無法與前者相比。因此,士兵的訓練排在第二位,而農(nóng)民、工人和商人的訓練則放在最次要的位置??梢姡乩瓐D把發(fā)展理性、培養(yǎng)統(tǒng)治哲學家作為教育的最高目的,這明顯體現(xiàn)了柏拉圖教育思想的貴族化本質(zhì)。

動詞 (verb的縮寫)教育體系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精心設計了相對完整的國家學校教育體系。柏拉圖認為,公民的子女歸國家所有,國家有責任撫養(yǎng)和教育他們。柏拉圖特別重視幼兒教育,主張盡早進行早期教育,甚至提出了胎教理論。

孩子從出生到3歲,由精挑細選的女仆在家照顧,而不是國家,孩子不允許接觸奴隸。

3-6歲的孩子要送到寺廟附近的兒童游樂場,在國家指定的女性公民監(jiān)督下接受教育。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講故事、玩游戲、音樂和舞蹈等。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未來公民的勇氣、毅力和樂觀精神。

6歲以后,男女生分開生活。

所有7-17歲的孩子都應該接受普通教育。為全國青少年設立文法學校、弦樂鋼琴學校和體操學校。學習內(nèi)容包括閱讀、寫作、計算、唱歌、音樂、體操、騎馬、射箭等運動訓練項目。

18-20歲的年輕人接受兩年的軍事訓練。年滿18歲的年輕人將被提升到高等教育機構學習軍事技能、音樂和基本科學知識。20歲那年,他們經(jīng)過篩選,大部分被判定為軍用物資,于是被編入軍營,以此為終身事業(yè)。少數(shù)被認為有天賦的年輕人將接受另外10年的教育,學習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知識。

到了30歲,就要進一步選拔一小部分最優(yōu)秀的人繼續(xù)深造,從而進入學習哲學的階段,專修哲學(辯證法)五年,直到35歲。學了五年哲學,我要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到了50歲,如果他在事業(yè)和知識上是最優(yōu)秀的,他就可以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哲學之王。柏拉圖對哲學家的教育貫穿人的一生,學習和實踐總是緊密結(jié)合的。

柏拉圖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幾乎涉及了教育領域的所有重要問題?!独硐雵返慕逃枷胫杏幸恍┓e極的因素,如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強調(diào)身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反對強迫學習、以理性引導欲望為德育中心任務、早期教育理論等。,這些都對后來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但他過分強調(diào)一致性,用僵化的模子塑造人,輕視變化,“拒絕革新體育和音樂”,忽視個性發(fā)展,對教育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教育名人名言教資考試,考編教育綜合教育家名言,必考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鬃?。'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yè)。'-夸美紐斯3號。'教育是向全人類教授一切的藝術.'-夸美紐斯4號。“很多老師常常忘記自己應該是教育者,而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加里寧五號?!敖處熞环矫嬉暙I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綿一樣,從人們的生活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yōu)秀的東西貢獻給學生。”-加里寧6號?!氨M可能多地要求和尊重別人?!薄R卡連柯7?!叭绻憬o我一打嬰兒,我保證把他們培養(yǎng)成任何一種人,或者醫(yī)生、律師、商人和領袖,甚至乞丐和小偷?!?華生8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9。'我們敢說,我們每天見到的十分之九的人是由他們的教育決定的。'——洛克10。'除了教育工作計劃和課時工作計劃,教師不制定任何其他計劃.'——蘇霍姆林斯基11?!爸参锏男螒B(tài)是因為培養(yǎng),人的成就是因為教育?!薄R梭12世?!拔蚁氩怀鋈魏螞]有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認可任何沒有教育的教學?!?赫爾巴特13號?!墩J識你自己》——蘇格拉底14?!皦睦蠋熜孤墩胬?,好老師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薊15?!爸R就是美德?!薄K格拉底16?!拔釔畚釒?,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17?!叭祟愂翘焐娜壕觿游??!?亞里士多德18?!靶腋J侵粮邿o上的善。”——亞里士多德19?!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薄乩瓐D20。'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jīng)驗開始。'——杜威21?!敖逃^程除了自身之外沒有其他目的;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22。“人類的學習似乎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像發(fā)現(xiàn)一樣,這是一個盡可能探索情況的機會?!薄剪敿{23。“如果我們想要展望對學校來說特別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問一問如何訓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發(fā)現(xiàn)和尋找問題。”布魯納24歲?!鞍阉械闹R教給所有的人?!?夸美紐斯25?!凹词故瞧胀ǖ暮⒆?,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法國)愛爾維修26?!昂侠淼膽土P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格,培養(yǎng)學生抵制誘惑、戰(zhàn)勝誘惑的能力。'-馬卡連柯27歲。'所有的知識都始于感官的感知。“——夸美紐斯28?!鳖l繁的學習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概念?!啊剪斈?9?!敝挥屑w和老師首先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才能激勵學生。“——蘇霍姆林斯基30?!睂λ鶎W內(nèi)容的興趣可能會成為學習的動力?!薄澘品?/p>

教育學家名言警句,教育家及其名言

1)生命年輕,精神有專利,長大了,思想就散了。一定要早教,不要錯過機會。顏之推,顏氏家訓

2)固執(zhí)和遲鈍足以使人衰敗和滅亡。童年是未來的命運。魯迅

3)六歲前的教育有多重要!認為要培養(yǎng)小學生,首先要培養(yǎng)幼稚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嬰兒,也就是嬰兒的媽媽。這才是根本之道。陶行知

4)幼稚期(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所有的習慣、說話技巧、思想、態(tài)度、情緒都要在這個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扎實,就很難建立健全的人格。陳鶴琴

5)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區(qū)別是家庭教育沒有課本和課堂,它的教育力量在于家長的榜樣作用。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從牙牙學語開始,他們就模仿父母的語言和動作。以后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深深印在孩子的腦海里。顧明遠

6)一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導向哪里,就能決定他未來的路向。【古希臘】柏拉圖

7)如果一個人從小接受的訓練與常人不同,那么后來形成的差異會更大,甚至完全不同。【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我們的教育始于我們的生活。[法國]盧梭

9)我們要記住,人在大學里得不到發(fā)展,但心理發(fā)展從出生就開始了,在人生的前三年發(fā)展最快。這個時期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需要積極關心孩子的發(fā)展。[意大利]蒙特梭利

教育孩子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的孩子是我們國家和世界未來的公民。他們將創(chuàng)造歷史。我們的孩子是未來的爸爸媽媽,他們也會成為自己孩子的教育者……親愛的家長們!無論什么時候,你首先要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及你對這件事的重大責任。[前蘇聯(lián)]馬卡連柯

11)缺乏與同齡人交流的孩子,必然早熟。早熟就是生命過早失去彈性,過早定型,早熟就是過早衰老。過早的社會化意味著過早的進入成人世界,所以孩子過早的失去了童真和好奇心,失去了活力和想象力。讓孩子像孩子一樣,一個社會才會更有希望。

12)人生不是百米沖刺。生活是一場馬拉松。落后在起跑線上并不是不可改變的。更重要的競爭在于耐力、信念、健康,這是堅持跑步的毅力。

13)任何生理或心理疾病,如果能追溯到童年,往往是最難治愈的,也是最嚴重的。

14)如果孩子躁狂,先檢查他的睡眠。如果家里矛盾不斷,先檢查一下全家人的睡眠情況。

15)無論你去哪里謀生,無論你的生活有多艱難,請帶上你的孩子。沒有你,孩子們會更危險。

16)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多陪陪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中很多煩惱都是因為不住在自己家里造成的!

17)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開始。父母會變,孩子也會變。

18)孩子不需要擔心,但需要關心;

9)好老師貴,壞老師更貴。好老師幫助孩子發(fā)展,壞老師是孩子發(fā)展的終結(jié)者。

20)家庭生活的核心是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已經(jīng)盡到了責任,其他方面要聽天由命!

1)健康的孩子欣賞人,信任人;生病的孩子嫉妒和貶低別人。

22)努力讓孩子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中,對他形成對污穢和邪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很大的幫助。

23)美好生活。真實就是美。社會進步是人類追求美的結(jié)晶。

24)美無處不在。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25)你應該教你的孩子走路,但孩子應該自己學會走路。

26)一個人的美麗可愛,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面貌。品質(zhì)高尚的人永遠年輕美麗。

27)如果這個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發(fā)展順利,那么大部分孩子都會成為人才或者天才,這就是早教。

教育家的教育名言短文,教育家關于寫作的名言

1.“把所有的知識教給所有的人?!?夸美紐斯

3.'只有接受了適當?shù)慕逃?,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人.'-夸美紐斯

4.'教育是向全人類教授一切的藝術.'-夸美紐斯

5.'人類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康德

6.“很多老師常常忘記自己應該是教育者,而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加里·寧

7.“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綿一樣,從人們的生活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然后把這些優(yōu)秀的東西貢獻給學生”——加里寧

8.“問盡可能多的人,尊重盡可能多的人?!瘪R卡連柯

9.“如果你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把他們培養(yǎng)成任何一種人,或者醫(yī)生、律師、商人和領袖,甚至乞丐和小偷?!?華生

10.“我們敢說,我們每天見到的人,十分之九是由他們的教育決定的。”-洛克

11.'除了教育工作計劃和課時工作計劃,教師不制定任何其他計劃.'-蘇霍姆林斯基

12.“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13.'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

14.“植物的形成是因為培養(yǎng),人的形成是因為教育?!?盧梭

15.“我們生來弱小,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一無所有,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無知,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出生時沒有的,長大后需要的,都要教育給我們。”-盧梭

16.“我想不出任何沒有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認可任何沒有教育的教學?!?赫爾巴特

17.“一個壞老師泄露真理,而一個好老師教人們發(fā)現(xiàn)真理”——斯圖爾特

18.“誰沒有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自己,誰就不可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Thisduohui

19.“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技巧,而在于善于啟發(fā)、喚醒和鼓舞?!?Thisduohui

20.“應該考慮到兒童在天性上的差異,應該促進獨特的發(fā)展。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讓所有人都一樣,教他們同樣的東西。”-Thisduohui

21.《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22?!爸R就是美德?!?蘇格拉底

23.“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24.“人類是天生的群居動物?!?亞里士多德

25.“幸福是至高無上的善。”-亞里士多德

26.“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柏拉圖

27.'教學需要從學習者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開始。'——杜威

28.“教育過程除了自身之外沒有其他目的;是它自己的目的?!薄磐?/p>

29.“人類的學習中似乎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像發(fā)現(xiàn)一樣,這是一個盡可能探索情況的機會?!辈剪敿{

30.“如果我們想要展望對學校來說特別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問一問如何訓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發(fā)現(xiàn)和尋找問題?!辈剪敿{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2.“如果你是正直的,沒有命令就不要做;他是不對的,雖然他不服從?!?孔子

33“到處都是創(chuàng)造的地方,每天都是創(chuàng)造的時間,每個人都是創(chuàng)造者?!薄招兄?/p>

34.“教師必須有健康的身體,農(nóng)民的技能,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和改革社會的精神。”——陶行知

35.“教師掌握著青少年的命運,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掌握在教師手中”——陶行知

36.“帶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37.“要解放孩子的思想、手腳、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充分享受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薄招兄?/p>

38.“教育為公,天下為公。”——陶行知

39.“努力工作是所有發(fā)明之母。在一切事情上努力,成為事情的真相。”——陶行知

40.“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徹底壞了也沒用,就算你有些知識和技能?!薄招兄?/p>

41.“成千上萬的人被教導尋求真理,成千上萬的人學習成為真正的人?!薄招兄?/p>

42.“國家屬于每個人,愛國是每個人的職責?!薄招兄?/p>

43.“君子不教也不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習。”——陶行知

44.'教育中百分之一的廢品會給國家造成嚴重損失.'——陶行知

45.“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薄招兄?/p>

46.“教育根植于愛。”——魯迅

47.“唯有愛為師,遠超責任感。”-愛因斯坦

48.“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

49.“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寬恕是神圣的?!辈ㄆ?/p>

50.“師愛是露珠,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蘇醒;老師的愛是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融化?!啊吞貭?/p>

51.“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品味和生活?!被萏芈?/p>

柏拉圖教育思想的哲學依據(jù),關于柏拉圖的教育故事

對于教育,柏拉圖有他的看法:

1.必須把城里十歲以上的居民都送到鄉(xiāng)下去,拿走他們所有的財產(chǎn),讓他們不受父母的影響。要從一開始就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因為無法說出天賦或才能會在哪里爆發(fā),必須在所有地方、所有階層、所有種族中不偏不倚地尋找。為此,我們的第一步是普及教育;

2.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年,教育的重點是體育。所有學校都將配備體育館和操場,競賽和體育是課程的全部內(nèi)容。這十年,體能會逐漸加強,藥物會變得多余;

3.單純的競爭和運動只會讓人過于片面。聽音樂,旋律、和聲會潛入人的心靈,使人行為高尚,靈魂高尚。音樂是珍貴的,因為它不僅帶來人類感情和性格的升華,還有助于維持和恢復人類的健康;

4.音樂和舞蹈使人身心健康,風度翩翩。然而,過多的音樂和過多的鍛煉一樣有害。只有四肢發(fā)達的人才近乎野蠻,而只懂音樂的人才會“融化、軟化到超出適當?shù)某潭取_@兩者必須結(jié)合起來。過了十六歲,個人的音樂訓練必須終止,雖然像公開比賽一樣的合唱會持續(xù)一生;

5.人天生貪婪,嫉妒,好斗,好色。我們應該如何說服他們行為端正?更好的辦法是賦予社會道德約束以超自然的權威和制裁力,所以必須有宗教;

6.當孩子們到了20歲,他們的平等教育將第一次被檢查和評估,我們會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然后,無情的淘汰就來了;姑且稱之為“大放映”。這次考試不僅僅是一次學術考試,而是涵蓋了理論和實踐知識。'他們會遭受一些挫折、痛苦和沖突.'在這樣的考試中,任何一種才華都會展現(xiàn)出來,任何一種愚蠢都會暴露出來。失敗者將被分配到國家的經(jīng)濟工作中,他們將成為商人、行政人員、工人和農(nóng)民??荚囀枪模驗橐粋€人成為農(nóng)民或哲學家不再由壟斷機會或裙帶關系決定;這個選擇比民主更民主;

7.被重重篩選的幸運兒,三十歲了。要讓他們學習哲學,讓他們想清楚,統(tǒng)治好,首先要學會想清楚,然后再學習“理念”理論;

8.在現(xiàn)象和案例的背后,有著感官無法知曉而只能通過理性和思維才能理解的規(guī)律、規(guī)則和發(fā)展方向。亞里士多德曾提出,柏拉圖所謂的“理念”其實是畢達哥拉斯口中的“數(shù)”,畢達哥拉斯認為這是一個數(shù)的世界(意思是這個世界被數(shù)學規(guī)律和規(guī)則所統(tǒng)治)。普魯塔克告訴我們,柏拉圖說“上帝無時無刻不在做幾何計算”;或者如斯賓諾莎所說,上帝與宇宙中的構造和運行規(guī)律是同一個實體。對柏拉圖和羅素來說,數(shù)學是哲學的前提,是哲學的最高形式;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思想,即宇宙的規(guī)則、因果關系和發(fā)展的理想形式。我們要探索事物背后的關系和意義,它們的運行方式和規(guī)律,它們的存在所具有或預示的功能和理念;我們必須根據(jù)這些規(guī)則和意圖來劃分和協(xié)調(diào)我們的感官體驗。正是這種能力的缺乏,使弱智者區(qū)別于凱撒;

9.經(jīng)過五年這種深奧理論的訓練,我學會了從混亂的感官世界中感知有意義的形式、因果關系和理想潛力的藝術。經(jīng)過五年的訓練,我把這個原則運用到個人和國家行為的實踐中。

經(jīng)過了從童年到三十五歲的漫長準備,作為一個近乎完美的產(chǎn)物,他們終于有能力駕馭神圣的王權和國家的最高職能了吧?——作為哲學的終極王者,他們自然會統(tǒng)治國家,解放人類,對吧?10、他們的教育還沒有完成, 他們還需要走下神龕、走進世人生活的“洞穴” ,進入一個對他們毫無偏袒的世界,讓他們同商人、精明貪婪的個人主義者、蠻橫之人和狡猾之人競爭。在這生活的角逐場上,他們同樣將收獲知識,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們會弄傷手指、損傷脛骨;他們將靠從高傲額頭上流下的汗水換取面包和黃油。而這最終、最殘酷的測試將無情地進行十五年。

那些幸存者,飽經(jīng)風霜,年屆50,頭腦清醒,自力更生。文人的自負已經(jīng)被殘酷的生活徹底打磨。他們擁有傳統(tǒng)、經(jīng)驗、文化和競爭賦予的智慧——這些人最終自然會成為烏托邦的統(tǒng)治者。

看完之后,感覺壓力很大。柏拉圖的理性分析讓我感受到了他強大的理性頭腦,進而讓我思考。也許這是當時歷史背景下一個理想的統(tǒng)治者應該具備的能力,而柏拉圖對教育的思考并不是站在普羅大眾的立場上,“理想國”,而是一個相對完美的理想。

柏拉圖的文藝教育與生命美學——以文本方法來解讀《理想國》視野中的“美”

在古希臘,它的基礎教育有三個科目:音樂、語法和體操。柏拉圖特別強調(diào)了理想國中文藝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其中貫穿著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思想——“美”?!独硐雵分卸啻纬霈F(xiàn)“美”的概念。美育是《理想國》教育思想的靈魂,但“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難以描述的。用文本的方法來解讀,“美”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含義的詞。在藝術的客觀世界中,美是實踐的意義。在最高的理想世界里,美是認識對象的終極載體。從作品到文本

古希臘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奠定了政治、文學藝術、教育、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石,以至于后來的西方文明和文化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那些接受過古典教育的歐美人,仍然自然而然地崇拜希臘——“榮耀屬于希臘”,正如埃德加·愛倫·坡《海倫之歌》中的名句所說。古希臘的思想之光千百年來一直照耀著人類,人類憑借古希臘人的智慧走向了繁榮的現(xiàn)代文明時代。但是,今天過了這么久,我們還能理解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精髓嗎,人類有沒有可能接觸到他們所有的思想?這個問題恐怕沒人能回答。然而,在現(xiàn)代文學領域,一場影響深遠的研究范式變革——文本革命已經(jīng)開始,這為我們研究古代經(jīng)典帶來了新的視角。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古人留下的優(yōu)秀文本作品中的思想境界。

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文壇發(fā)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這場革命顛覆了幾千年來絕對主導的文學研究范式。巴特在20世紀70年代初引入了文本的概念,倡導文本主義,試圖從理論層面揭示當代西方文論的根本變化。他說,“為了反對一種以所謂牛頓方式被關懷的傳統(tǒng)的作品概念,現(xiàn)在需要一種新的對象。這個對象是通過對前一類的清理和顛覆而獲得的,這就是文本?!边@次文壇革命是文學革命史上的重大突破。它為我們重新審視作者、作品、世界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文本”研究方法與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研究方法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就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不同。根據(jù)巴爾特的分析,傳統(tǒng)的作者觀認為作者與作品的關系是在線性時間中構建的,分為第一和第二。也就是說,作者通常被認為存在于作品之前,是作品的養(yǎng)育者;而現(xiàn)代的作者觀認為,作者和作品應該同時誕生。注重作品的本源,將作品與作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作者在作品中擁有絕對的權威;但“文本”的研究范式徹底擊中了作者,寫作主體被移出了中心位置,文本及其文本結(jié)構開始發(fā)揮作用。保羅·里克爾(Paul ricoeur)說,寫作使文本獨立于作者意圖之外成為可能,文本的意義不再與作者的意義相一致。

巴爾特很早以前就指出,與作品相反,文本無限期地推遲所指,從而停留在所指上,但所指并不是獲得意義的第一步,而只是一種延遲行動;能量的無限并不意味著意義的不可能,而是意義的博弈。那么我們可以認為所有的文字都與作者無關。當文本開始形成時,“作者”就開始誕生了。正文寫完,就意味著作者的死亡。那么,語言中記錄的詞語所形成的文本所表達的意義就不再與作者相關,從而使文本的意義無限敞開。這種開放性為我們理解文本時“重建語境的關聯(lián)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而這種意義上的作品應該是我們所說的“文學”的本質(zhì)特征。

文本視角下的柏拉圖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和美學思想是根據(jù)他當時的社會需要和個人生活經(jīng)歷形成的。在認識柏拉圖眼中的美之前,他的生活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對于我們最大限度地接近文本所包含的意義尤為重要。柏拉圖的文學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首先是雅典社會的劇變。當時貴族黨失勢,民主黨接掌王權,貴族黨和民主黨的斗爭愈演愈烈,舊的傳統(tǒng)開始動搖,新的風氣正在慢慢建立。在學術思想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風格,他與代表民主黨的智者派意見相左。在他看來,希臘文化正在衰落,道德氛圍正在惡化,而這種變化首先應歸功于以詭辯派為代表的民主力量的崛起;其次是由于文藝的腐敗,所以他希望在烏托邦里用一系列的制度和教育方法,盡一切努力改變現(xiàn)實中的不合理狀況。其中,教育是他構建理想國的核心方法。在柏拉圖的設想中,一切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目的都應該具有“美”。因此,柏拉圖的文學教育思想也成為了現(xiàn)代美學的起源。在朱光潛看來,柏拉圖是站在貴族政治立場上的,在文學藝術領域,他主要解決了早期希臘哲學家遺留下來的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藝術與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第二是文藝在社會中的作用。

在介紹柏拉圖的詩歌、音樂等文學教育思想之前,有兩條關鍵的歷史信息對于我們理解《理想國》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第一,古希臘語的每一個字都是音樂短句,每一句幾乎都是確定的旋律。這使得古希臘語中的詞,無論是作為詞還是歌詞,都具有歌唱的音樂屬性。所以在古希臘,詩即音樂,音樂即詩歌,合二為一,故名詩樂。其次是古希臘藝術這個詞的內(nèi)涵,它不僅包括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美學意義上的藝術,還包括手工制作等各種技術。古希臘人并沒有嚴格區(qū)分這兩者。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認識柏拉圖?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從過去以作者的絕對權威為研究中心,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代文壇的“去作者化”,尋找作品本身的價值。用語言本身代替人,本質(zhì)上是一種非個人化的活動,是語言在說話,而不是作者。海德格爾有句名言,“是語言在說話。只有當人們傾聽語言的召喚并回應它時,他們才會說話。在我們?nèi)祟惡臀覀冏约汗餐l(fā)出的所有聲音中,語言是最重要的。文字召喚我們?!蹦敲?,當一篇優(yōu)秀的文本完成時,文本就像一只新生的動物,有它的客觀性、獨立性和生命力。它為自己發(fā)展讀者,同時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語境中重建語義關聯(lián),從而衍生出讀者對文本的獨特解讀。

因此,當代文學理論研究的一種新范式——擊倒作者,凸顯作品,展現(xiàn)作品本身的價值和生命力,可以使我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本的價值。從文本的角度閱讀《理想國》,作者不是歷史上的柏拉圖,而是生于《理想國》寫作之初,死于《理想國》完成之時的柏拉圖,以及當時生活在雅典全城的人們。把《理想國》放在整個古希臘時代,根據(jù)文本本身的特點,才能真正理解《理想國》,而《理想國》這本書才能體現(xiàn)其應有的地位和價值。幾千年后的今天,作為一個讀者,在《理想國》的文本已經(jīng)去除了作者對話的語境關聯(lián)之后,有必要在這個文本之外重新構建一個新的語境關聯(lián),才能對柏拉圖及其視野中的美有如下的理解。

美的文本闡釋

與文本作品相反,它無限期地推遲所指,從而停留在所指上,但所指并不是獲得意義的第一步,而只是一個延緩動作;能量的無限并不意味著意義的不可能,而是意義的博弈。這是巴爾特為我們解讀文本的可能性給出的一個理由。在這個原因的啟發(fā)下,我們的任務是開始盡可能接近無限文本所指地玩游戲,遵循規(guī)則并在游戲中尋求變化和自由,同時盡力發(fā)揮游戲規(guī)則的潛在價值。

我們提到柏拉圖的“藝術”包括藝術和技巧,所以他的“美”或“藝術美”和我們的藝術美不是一回事。希臘人不區(qū)分藝術和技巧,所以他們熱愛的美不是我們所說的藝術美。這種“美”包含的范圍比我們理解的美更廣。柏拉圖的理念論使我們的文藝觀和世界觀具有顛覆性。根據(jù)觀念論,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真實的,它只是一個影子世界,真實世界存在于觀念世界中。生活中的藝術只是對客觀現(xiàn)實世界的影子的模仿??陀^世界只是藝術的直接載體,而不是本源。藝術的源泉和現(xiàn)實世界都在觀念的世界里。藝術的世界依賴于現(xiàn)實世界,現(xiàn)實世界依賴于觀念的世界,所以文學和觀念之間有三層。那么我們就可以大致了解柏拉圖心目中的美了。其實包含了三個層面的意義:理想世界的美好;客觀世界的美(理想世界的影子);世界之美(觀念世界的陰影)。美既存在于觀念世界,也存在于靈魂,它依附于人體,出現(xiàn)于感性世界。這是柏拉圖對兩個世界定義的表述。

在一個理想的國家里,一切詩歌、文學藝術和機構都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只有美好的內(nèi)容才能存在,不能出現(xiàn)丑惡的成分,否則就會影響愛國人士和所有青少年的教育。那么,要想真正理解柏拉圖所說的“美”的具體內(nèi)容,除了柏拉圖定義兩個世界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根據(jù)文本的具體情況仔細考慮。

首先:

有人問:“為什么不把最美的紫色用在身上最美的部位——眼睛上,而把眼睛涂成黑色?”/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下面的回答是正確的:“你不知道,我們不應該這樣美化我們的眼睛,否則,我們的眼睛看起來就不像眼睛了,其他器官也是如此。我們要使五官有其應有的樣子,使整體成為美?!?/p>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闡述了審美意義上的美的概念。從上面的對話可以看出,他的美包含了藝術美——也就是我們今天審美意義上的藝術美。在這個層面上,美意味著和諧。他不把美看成是局部的美或優(yōu)雅,而是整體的和諧與自然。只有事物本身達到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tài),才會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協(xié)調(diào),給人以整體的舒適感和享受感。

第二:

年輕人被我們講的簡單的音樂和文學教育培養(yǎng)出來了,養(yǎng)成了節(jié)制的好習慣。顯然,他們可以監(jiān)督自己。復雜的音樂產(chǎn)生放縱,復雜的食物產(chǎn)生疾病。至于單純的音樂和文學教育,可以產(chǎn)生精神上的克制,單純的體育鍛煉可以產(chǎn)生身體上的健康。

......一個孩子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是對人的工作質(zhì)量和自然物的缺點最敏感的。所以他會很反感丑的東西,會欣賞美的東西。他可以無意識地譴責任何太臭的丑陋的東西...

在與心愛的人其他形式的接觸中,絕不允許他做任何超出這個軌道的事情,否則會被譴責為品味低下,缺乏真正的音樂文化。

詩歌教育在古希臘社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他看來,音樂是一種直擊靈魂的藝術,在陶冶人的心靈和情操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可謂是人格塑造和道德凈化的關鍵。正如《理想國》所說:“音樂教育非常重要,因為音樂的節(jié)奏和音調(diào)比什么都更能直接進入靈魂,它會牢牢地抓住或感染人們的心靈和思想。簡單可以產(chǎn)生節(jié)制,復雜可以產(chǎn)生放縱。音樂教育本身的結(jié)構、性質(zhì)和特點會對人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簡潔的音樂最能培養(yǎng)節(jié)制,這是行為之美。

藝術教育是培養(yǎng)人們辨別美丑、善惡能力的途徑。只有接受藝術教育,人的行為才會變得有節(jié)制、得體,也就是行為才會變得美好。柏拉圖認為,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能夠很快識別出粗制濫造的東西和缺乏美感的東西,因此他們會以適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厭惡,他們會贊美和喜愛美好的東西,并歡迎它們進入自己的內(nèi)心,從而培養(yǎng)他們心靈的健康成長,最終成為一個美善兼?zhèn)涞娜恕?/p>

第三:

在我看來,誤殺人的罪還是小,混淆美丑、善惡、正義與非正義,欺騙世人才是大罪。

語言之美,語氣之美,節(jié)奏之美,都顯示出好的氣質(zhì)。所謂“氣質(zhì)好”不是我們通常用來恭維蠢人的意思,而是靈魂的完美。(朱光潛譯)

正確的愛難道不是對美好有序的事物適度和諧的愛嗎?

在柏拉圖看來,對美丑的態(tài)度是高于個體生命的。文藝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又好又美的人,他的行為必須是美的,但行為的美只是個人或事物的外在表現(xiàn),其更深層次的目的是達到心靈的美。從這個意義上說,美是高貴的。正義和節(jié)制會使人的心靈變得美麗,心靈的美麗會促進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美麗。這種美是一種高貴,可以用一個類似的詞來形容,也可以稱之為一種善。

第四:

需要注意的是,“有益為美,有害為丑”這句話現(xiàn)在是名言,將來也會是名言。

看來我們應該監(jiān)督那些寫這種故事的人,讓他們贊美地獄里的生活,而不是對它說三道四,因為他們說的都是不真實的,對未來的軍人是有害的。

至于我們,為了對自己有利,應該任命更嚴肅正派的詩人或說書人,模仿好人的語言,按照我們在立法之初定下的規(guī)范講故事,來教育士兵。

......有一點你可以決定,美不美取決于節(jié)奏的好壞。

烏托邦里的文藝美不美,一句話,一切由兩個標準決定:一是有利于國家保衛(wèi)者的教育;另一種是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的。顯然,美與不美都不是真正的藝術標準。任何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都是美的,所以在文學層面,美是有益的。所以,一切文藝教育只能是一種積極向善的模仿體裁,于是烏托邦就變成了一個純善無惡的一元世界。

對于節(jié)奏的評價,其美丑是由節(jié)奏的好與壞緊密區(qū)分的。柏拉圖試圖在一切藝術、動物、植物中區(qū)分好與壞、美與丑,但在他對音樂的論述中,卻分不清節(jié)奏的好壞,這是一個遺憾。這樣的“美”的標準,我們很難理解和接受。音樂本身的節(jié)奏、風格、音色、組合都是客觀存在的,很難判斷它是否具有善惡等社會情緒,所以他做不出決定很正常。但是,只要節(jié)奏本身是有益的,就可以判斷為理想國家的美好。

第五:

一個國家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就是管理最好的國家。

蘇:那么哪些曲子是柔和頹廢的呢?

g:愛奧尼亞調(diào)。還有莉迪亞調(diào),可以說是頹廢。

蘇:朋友,這種頹廢的音樂對軍人有什么好處?

即善是有益的,善是美的,也就是說如果國家的各個組成部分能夠在制度的作用下有機協(xié)調(diào),變得和諧,那就是一種美。秩序的統(tǒng)一就是美,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即美是有序的,有序的國家才是最好的國家。和制度文藝一樣,必須對社會有用,為政治統(tǒng)治和國家整體利益服務。如果能讓整個社會整體變得有序和諧,那么這個制度就是好的,在這個制度下出現(xiàn)的秩序就是一種美。

第六:

蘇:那么,如果有一個人,他的頭腦中有精神狀態(tài)的內(nèi)在美,他的身體姿態(tài)中也有同樣的和諧美,這樣的求美者在一個會冥想的鑒賞家眼里不就是最美的風景嗎?

g:那是最漂亮的。

他們不應該要求年輕人認為神靈會產(chǎn)生邪惡,英雄并不比普通人好,因為這樣的話既不虔誠也不真實。我相信我們已經(jīng)指出,神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罪惡之源的。

最高的美是外貌與心靈的完美和諧,是精神與行為的美,能與整體高度融合,沒有任何不協(xié)調(diào)。那么,可以稱之為鑒賞家眼中的靜觀之美。這種最高境界的美,就是靈魂之美,在觀念的世界里,已經(jīng)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唯有上帝是完美的,這是柏拉圖《理想國》中完美主義的理想,也是理想世界中能達到最高境界的“美”的代表。

超越美的境界

綜上所述,在柏拉圖看來,美包括三個層次的意義:理想世界的美;客觀世界的美(理想世界的影子);世界之美(觀念世界的陰影)。美既存在于觀念世界,也存在于靈魂,它依附于人體,出現(xiàn)于感性世界。柏拉圖的“美”主要包括:藝術美、行為美、精神美、文學美、制度美、靈魂美。在藝術美中,美是和諧;在行為美中,美意味著適度;就精神美而言,美是高貴的;在文學美中,美是有益的;在制度美上,美就是秩序;論心靈之美,美達到理念。

理想國的教育和事物是否美好,是由兩個標準決定的:教育民族保護者;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不是真正的藝術標準。符合這兩個標準的都是美好的。美的最高境界是善?!吧系邸笔抢硐胧澜绲拇怼K哂欣硐胧澜绲拿?,達到了美的最高境界,所以上帝是完美的。從藝術的和諧美到制度的有序美,再到沉思型鑒賞家的審美欣賞,說明“美”已經(jīng)達到了最高境界,是純粹的認知對象而不是實踐層面的對象。文藝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愛美,這既包括美的初始狀態(tài),也包括美的最高狀態(tài)。美,美是善的最初層次,也可以是善的最高層次。因此,柏拉圖并不否認感性世界中的藝術美,同時又以最高的善為終極目標。

參考資料:

[英]保羅·卡特里西主編,《劍橋插圖古希臘史》,郭曉玲、張軍、葉美斌、郭強譯,p03~04。

羅蘭.巴特,意象-音樂-文本散文,選譯。斯蒂芬·希思,豐塔納,1977年,第156頁

羅蘭·巴特,“作者之死”,載于《圖像-音樂-文本》,第100頁。

保羅·利科,《詮釋學與人文科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p142。

羅蘭·巴特,《圖像-音樂-文本》,第155~164頁

《柏拉圖文學對話錄》,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理想國》,郭濱河張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四卷p138

王克平,論古希臘詩歌與音樂的融合。資料來源:《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5期。

每天一個教綜小知識:柏拉圖

人物介紹: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

作品:《理想國》《法律篇》等。

注:《理想國》體現(xiàn)了柏拉圖的教育思想,被譽為西方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另外兩部是盧梭的《愛彌兒》和杜威的《民主與教育》)。

觀點:1.柏拉圖認為教育與政治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以培養(yǎng)未來的統(tǒng)治者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實現(xiàn)理想的正義國家的工具。

2。柏拉圖為國家統(tǒng)治者的教育設置了許多實用的教學科目。在所有學科中,柏拉圖最重視哲學(辯證法)。他認為,辯證法的作用是教導人們“達到一切事物的本質(zhì)”,并“通過思考本身來理解善的本質(zhì)”,從而達到“可感事物的頂峰”。因此,哲學(辯證法)教育是國家統(tǒng)治者,尤其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的必要教育。

柏拉圖是最早提倡“寓教于樂”的人。他要求不要強迫孩子學習,主張通過玩游戲來更好地了解每個孩子的天性。

(今天的知識分享到此結(jié)束!明天見!)

簡述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柏拉圖一生都對政治充滿熱情。他的三次西西里之行表明他深深地卷入了政治。但他在政治方向沒有很好的機會,只好辭掉寫書,開始探索如何治理好國家,體現(xiàn)在《理想國》、《政治家》、《法律》中。

首先,柏拉圖政治理論的出發(fā)點是尋求正義

國家的三個階級即統(tǒng)治者、戰(zhàn)士和生產(chǎn)者的美德應該是智慧、勇氣和節(jié)制。如果這三個階層能各司其職,互不逾越,國家就能實現(xiàn)正義。他受斯巴達的影響,主張統(tǒng)治者和戰(zhàn)士之間的平等主義原則,沒有私有財產(chǎn),沒有家庭,良好的出身和優(yōu)秀的教育,根據(jù)不同的年齡進行嚴格的教育,指導培養(yǎng)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哲學之王。柏拉圖也承認四種財產(chǎn)和家庭地位。他認為,雖然沒有私人利益的社會是最好的、最幸福的社會,但“這種理想對于高于人類的生物可能是存在的”。

第二,柏拉圖的教育學和他的靈魂理論密切相關。

他的靈魂理論包括四個主要內(nèi)容:靈魂的本質(zhì)及其與對象的關系;靈魂的構成和等級;靈魂的記憶和靈魂的不朽。與教育最相關的是“學習即記憶”理論和“靈魂轉(zhuǎn)向”理論。這是因為要讓一個哲學家稱王,其實就是把政治權利和哲學智慧結(jié)合起來。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哲學王?柏拉圖通過“靈魂的轉(zhuǎn)向”來解釋。靈魂本身就有一種認知能力,教育只是讓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夠把握正確的方向。因為這種精神上的轉(zhuǎn)向只能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所以教育成了《理想國》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第三,柏拉圖認為遺傳和環(huán)境教育對人有影響。

1.研究了遺傳對人類發(fā)展的影響。認為一個人的素質(zhì)取決于遺傳和是否有優(yōu)秀的父母,所以主張優(yōu)生優(yōu)育。人的發(fā)展除了遺傳因素,還有賴于良好的教育和環(huán)境,這要靠良好的國家制度來解決。其實這也可以說明柏拉圖對于國家對于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的重視。

2.接受了希臘城邦尤其是雅典的教育經(jīng)驗,將初等教育分為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他也注意到游戲在兒童教育中的地位,但他認為游戲不僅僅是玩耍和娛樂,還應該與道德教育相結(jié)合。游戲有一定的規(guī)范,要防止游戲中違反紀律和秩序的現(xiàn)象,否則孩子會被他們同化,也就無法培養(yǎng)出認真守法的公民。

4.柏拉圖主張女性應該接受與男性平等的教育。

1.男女在擔任國家職務方面沒有區(qū)別,無論他們是掌權還是在軍隊中。女性應該像男性一樣成為候選人。那么女性應該接受和男性一樣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

2.當然,在其法律中首次提到義務教育,規(guī)定所有公民的子女達到一定年齡必須接受學校教育,這也值得我們理解。

以上即是濱州中公教育

經(jīng)典教育名言,穿越時空的愛綜合素質(zhì),

之前分享過經(jīng)典作文素材①戳這里,去收藏。今天,我們將與你分享“穿越時空的愛”的教育。喜歡名言的朋友,請收藏喜歡~

真摯愛情的組合是所有組合中最純粹的。-(法國)盧梭

為了美德而依戀愛人,永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希臘)柏拉圖

只有那種以高尚的方式驅(qū)使人們相愛的愛神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贊美的。-(希臘)柏拉圖

如果愛是為了私利而愛,這種愛就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欲望。-埃德爾曼

愛是一位偉大的老師,教我們改過自新。-(法國)莫里哀

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英國)莎士比亞

愛情是充實的生活,就像一只裝滿酒的杯子。-(印度)泰戈爾

每個人都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權利,得到愛是人生的一種幸福。-(法)司湯達

是生命的火花,是友誼的升華,是心靈的巧合。-(英國)莎士比亞

愛是理解的另一個名字。-(印度)泰戈爾

沒有愛的地球就像一座墳墓。-(英國)布朗寧

單靠美貌獲得的愛情是很脆弱的?!詈?/p>

愛情是不能定制的。-巴爾扎克

真誠的愛在你付出的時候是最富有的。-(德國)蓋貝爾

不會愛的人,也不必假意去愛。——(日本)國師康曉

開得太早的愛情竇會很快凋謝——喬叟。

愛情里不是施舍,所以不能慷慨解囊?!?英國)蕭伯納

一個人不能破壞愛情,也不能迷戀愛情。-(英國)培根

愛情始于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東西。——(日)山口百惠

愛情需要互相犧牲,片面的犧牲只能導致片面的愛。羅曼·羅蘭

愛情不能不公平的買賣,金錢勢必扼殺愛情。-(法國)盧梭

如果你對愛情感到憤怒,你就會失去理智!——(西)塞萬提斯

愛情需要精心維護,小說魅力只是曇花一現(xiàn)。-莫魯瓦

容貌的美麗是愛情的一個因素,但是心靈的美麗是崇高愛情的堅實基礎——契訶夫(俄羅斯)

要獲得愛情的幸福,請學會如何讓對方幸福如仙。-(比)布里盧

愛情是甜蜜的痛苦。-(英國)莎士比亞

高貴的女人更看重男人的內(nèi)心,而不是外表。-(英國)莎士比亞

至于愛情,我們可以說,越純潔,越微妙?!?英國)托馬斯·哈代

為了親人的幸福,我寧愿犧牲自己的幸福千百次。-(法國)盧梭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都會變成黑夜。羅曼·羅蘭

愛情,從來都是一段激動人心的回憶,也是一份明朗的期待。-瓦西里夫

把自己的身心交給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太可怕了。-(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愛情是女人旅行的勇氣,是女人仰望星空的目光,是女人的指南針。-(德國)丁克拉格

生活是一朵花,愛情是花中的蜜——雨果

愛情是生活中的詩歌和太陽——蘇霍姆林斯基

如果世界上沒有愛,太陽就會死去——雨果

真愛永不褪色——雨果

愛情永遠不會滿足。有了幸福,我還想在天堂;有了天堂,還想去天堂——雨果

我的靈魂與你緊緊相連,你的愛是我生命中燦爛的光芒——歌德

抓住幸福、愛和被愛的機會——列夫·托爾斯泰

如果兩人感情長久,是否還在暮年——秦觀

我們希望在天上飛翔,像兩只鳥,擁有同一只翅膀;我們希望在地上一起成長,像一棵樹的兩根樹枝?!拙右钻P于愛情的名言太美了。記得他們的請留言~

推薦閱讀>:& gt& gt經(jīng)典教育語錄為寫作錦上添花,作文寫作技巧總結(jié)!教師資格考試復習的方法和體會


柏拉圖教育名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于【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柏拉圖教育名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柏拉圖教育名言(【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

今天給各位分享柏拉圖教育名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本文導讀目錄:1、【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1):教育(啟蒙)— 囚徒洞穴之喻2、...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